大秦地府日常: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80-190(第31/79页)


    “是这样的,我们这边宣传口接下来会隔一段时间报道一些先进分子。您对这些企业比较了解,希望您能推荐一些人选。”

    扶苏闻弦歌而知雅意:

    “厦门的先进同志确实还是少了些,不过你放心,这都是暂时的。我这些天也在指导一些同志,以后厦门会越来越好。”

    工作人员眉开眼笑:

    “那就麻烦您了。”

    像这样厉害的教授专家,能多指点几个本地企业家那是再好不过。

    没办法,谁让大家都是头一次搞这种大生意,都在摸索阶段。厦门这头也希望大家少走点弯路,要是个个都能做大做强,那是再好不过。

    宣传口就更希望全是正面案例了。

    毕竟领导的意思是,每周至少挑一个企业出来宣传。又不能宣传重复的,这不就显得目标不足了吗?

    小秦教授能懂他的意思真是太好了!

    工作人员畅想着以后不缺宣传案例的美好未来,而后追着问了点细枝末节的问题。最后提到过几天他们还要去一趟百货商场,这是下一个先进案例。

    扶苏点了点头,稍稍提点了两句。

    虽然不能直接在文章里宣扬失败案例,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不过文章里还是可以夹带私货的,增加一些细节,委婉地告诉大家怎么样的操作是不可行会亏本的。

    既然上头不希望大家创业失败,那该给的提醒还是要给。

    扶苏帮忙把采访稿改了改,增加一些内容。譬如说厂长提起要找百货商场铺货的这一段,就可以增加一些警示语。

    工作人员奋笔疾书:

    “那我这么写,您看怎么样?”

    扶苏接过去一看,只见纸上写着——

    「记者同志问道张厂长为什么会想到要和百货商场合作,张厂长笑了笑,说道:

    “这个社会是发展的,新事物有他存在的必要性。我一直觉得未来百货商场会越做越大,所以厂子迟早都会将货铺过去。”

    “但是一开始,我觉得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紧急,想的是拖一拖,以后再做也不迟。可是秦教授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的时候拖一拖就会错过最佳时机,以后追悔莫及。”」

    一段话不仅提醒了读者要勇于抓住机会,别拖延、别纠结。还提醒了一部分准备开场的企业家,千万不要放过百货商场这个渠道,觉得人家没有发展前景。

    顺便拍了秦教授的马屁。

    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意动了的人拿着这篇文章反复研读,逐字逐句的解读研究,把文章想要传达出的消息都一一吃透。

    工作人员心满意足地走了。

    厂长有些激动:

    “我刚刚的回答没什么问题吧?”

    面对记者提问,他超紧张的。

    不过他自认为自己发挥得还不错,说了很多正能量的话,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文采和风度,形象塑造得极好。

    扶苏随口安慰道:

    “放心吧,等文章刊登出来,大家肯定都觉得你是个特别有智慧的厂长。”

    文章没几天就登报了。

    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张厂长这位人物,还对他口中频繁出现的秦教授产生了兴趣。好些人就起了心思,想着能不能也来厦门请教一下这位有本事的教授。

    最快找来的是本地的企业家。

    这回不需要扶苏主动上门推销了,那些人一个两个都带着重礼登门求教。如果扶苏愿意也去自家厂子做个特邀指导,那就再好不过。

    愿意给出好几成干股的人当然没那么多,但是肯稍稍给一些股份的大有人在。

    扶苏这个人就很现实。

    你给我多少股份,我就给你提供价值多少股份的指导。所以到目前为止,百货公司还是在他这边得到指导最多的企业。

    宣传口的工作人员前往百货公司采访的时候,对方负责人已经看过报导了。

    他其实早就听说自己会是第二个被采访的,当时就有点期待。但那会儿的他并不知道原来文章会写得这么好,好到出乎他的预料。

    工作人员来后,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

    这位负责人倒是没有在采访中大肆夸赞秦教授,因为他觉得要是频繁提及秦教授,对教授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

    厦门这边要是每个先进企业都打着秦教授的名号吹嘘,难免会引起首都那头的注意。目前还不清楚首都的态度如何,还是不要给教授添麻烦比较好。

    所以负责人只是稍微提了一下有位教授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指导,具体是谁,没有细说。

    反正有心人来了厦门会自己打探的,教授的光芒不会被掩盖。他点到为止即可,全厦门再没有比他更贴心的人了。

    负责人有些得意。

    随着厦门几个先进分子的事迹刊登一并传得沸沸扬扬的,还有厦门要建造全国首个批发市场的消息。

    据说厦门准备先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在这里可以批发到各式各样的产品。

    ——同类的厂子不够,那就只能不同类的摆在一起了。这样还能加快开张的速度,毕竟不能长期吊人胃口,吊到一定程度就得落到实处。

    好在,现阶段很多做生意的小贩其实也不太清楚自己应该去进点什么售卖。去综合性市场逛一逛也好,说不定过去一家家看完,脑海里就有思路了。

    而且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听着就很高大上的样子。就像百货商店,品类那么多,一听让人觉得能把这么多商品集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厉害的事情。

    朴素的人民群众果然被“综合性”这样的新词给唬住了,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秦政提醒小林:

    “等以后市场扩大了,可以再宣传自己打造了第一家专门为某某类型商品建造的批发市场。这样是在宣传自己的专业性,也是在宣传自己这里这类商品卖得好、质量佳、非常受欢迎。”

    比如全国首家专门的服装批发市场,一听就知道想进服装最好来这里。

    一整个批发市场的服装,那肯定又多又全,什么款式都能找到,走在全国最前沿。

    而且能开起来批发市场的,说明来拿货的多。大家都来这里拿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跟着学绝对没错。

    小林疯狂记笔记:

    “嗯嗯嗯!”

    今天扶苏也在家,还帮忙补充了一些细节。

    什么之前的宣传全是企业案例,是时候加一点个人案例了。采访几个个人摊贩,这样的人才是普罗大众,才能激励大量群众效仿。

    毕竟也不是谁都开得起厂子、敢搞这么大摊子的。

    关键在于,目前其他城市不一定能批下来建厂的许可证,所以那些厂子都扎堆跑来厦门等经济特区申请。

    这就让一些人选择观望了,不少人都不愿意长期待在外地拼事业,更希望在家乡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