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220-230(第41/77页)
明没到抽条的年纪,也一天一个样。
秦政看着脸上已经渐渐没了稚气的儿子,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轻手轻脚地把乖乖团在怀里的儿子单独放回被窝里,企图抽身离开。
昨晚这小子睡得很安分,竟然没有翻来覆去。可见是被外头冻着了,抱着“暖炉”就不撒手。
发现怀里空了,少年人立刻睁眼:
“阿父?”
秦政给他把脸上粘着的头发拨开,掖好了被子,调整出了个舒适的状态。而后低声哄了两句,让儿子继续睡。
扶苏困倦地眨了眨眼,很快就重新入睡了。
秦政则要去上早朝。
当儿子的可以睡懒觉,两位父亲却要早早起身处理国事。
出征的秦兵刚到目的地没多久就传来了好消息,夏军大溃。不过秦军没准备痛打落水狗,他们只是来捡漏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削弱夏渊双方的军事实力。
若非夏国近期有攻克渊国关塞的迹象,秦国也不会出手。秦国要的是两国持续消耗,并不希望其中哪一方占据上风。
渊王之前紧急送公主来联姻求援,就是因为关隘要失守。如今秦军已经帮他们解决了这个小问题,剩下的反击自然该渊国自己来。
所以秦军很快调转方向离开了这一片战场,去抢占夏国的其他地盘了。
渊王因为秦国的骚操作被气着了,来信谴责秦国不守信用。说好一起对战夏国大军,结果秦国打一轮就跑了。
秦国对此理直气壮。
他们去打其他地方的夏国驻军怎么就不是帮忙打夏国了?何况联姻的时候只说了要帮夏国解决这次的燃眉之急,又没要求必须把夏军彻底歼灭。
渊国拿秦国没有办法,公主已经送了,他们又没有辖制秦国的手段。送去的公主还是和渊王有旧怨的,根本不能指望公主吹枕头风。
只能不了了之,自认倒霉。
另一头,夏帝也因为秦国的操作被气着了。
秦军横插一杠击溃了夏国军队不说,还趁着大军都被牵制在了渊国战场上,跑去偷袭其他夏国城池,简直无耻。
对此,秦政质疑:
“攻渊之前都不知道分一些军队防守秦国可能出兵的路线,夏国莫非已经没有大将了?”
夏帝的操作就是典型的门外汉操作。
混混聚众打架还知道要先拦路防止有其他人来支援呢,他就不懂。
哪怕一开始盲目相信秦王听话顺从,所以才不设防。后来发现上当受骗了,不也应该及时安排军队过来吗?
秦国探子传来的消息却是:
“渊国战事胶着,夏国因而将周边的军队都调了过去。没多久,便隐隐有了攻克渊国关隘的迹象。”
也就是说,本来各地还有驻军的。哪怕不特意安排人防备秦国大军,有驻军在好歹可以挡一挡。
但夏帝他是个大聪明,他觉得攻不下渊国是因为人手不够,所以就近抽调了一些。
抽调完确实效果显著,渊国开始节节败退了,自家也给秦国开了空门。
谁看了不夸一句聪明机智。
未料想军事上还能见到拆东墙补西墙的骚操作。
还是那句话,夏国无将了吗?
大将当然是有的,只是夏帝觉得大将的建议不值得听取。他直接否决了大将的决策,自己来当那个排兵布阵的人。
秦王对此习以为常:
“他十五年前就这样。”
十五年前秦王刚成年,遭遇夏国大军压境。国内都很紧张,结果打完发现夏军不过如此。
不是军队实力太差,是元帅不行。
秦王只说了一句话:
“夏帝当时御驾亲征。”
秦政:……
秦政懂了,他彻底懂了。
所以说不懂军事的人没事不要玩什么御驾亲征,就算非要来,你也别指手画脚的,乖乖坐着看将军们发号施令就行了。
但秦政还有不解:
“他十五年前便战事不利,怎么如今还是这副德行?”
秦王觉得他还是有长进的:
“最起码这一次没有御驾亲征。”
秦政:御驾亲征这事过不去了是吧?
秦王叫来了一位将军,为太子详细讲解一下十五年前的战役详情。
秦政认真听完,终于对夏帝的军事能力和他的迷之操作有了大概的了解,弄懂了对方为什么这么奇怪。
十五年前,夏帝刚刚继位。
当时的他是个满怀壮志的青年,误以为敌人都是菜狗。
他看北边的蛮王觉得那是个大老粗,只会拼蛮力,不懂军法谋略。
他看西边的秦王觉得是个被权臣把控的傀儡,秦国又弱,打他们就跟玩似的。
看南边的渊王又觉得老渊王快死了,人老了就胆怯怕死,根本不敢抵抗他们大夏。
总之,放眼四海,没有英雄。
夏帝从小是听着夏国灭海的丰功伟绩长大的,不仅对一统天下充满了野望,也同时对夏国现状不太满意。
因为国人都在吹捧当初率领夏军灭海的大将军,夸赞他功勋赫赫。反观大将军的伯乐夏国先帝,却遭到了国人质疑,说他丧失了雄心壮志。
夏帝一边利用这点抹黑他爹,取而代之。一边又很不满大将军抢走灭国风头,国人难道不该夸赞君主英明吗?将军只是个听令行事的臣子罢了!
小肚鸡肠的君主是这样的。
自己的军功是自己的,臣子的军功也是自己的。臣民不能吹捧立下战功的将军,因为将军能立下功勋都是多亏君主慧眼独具。
反正臣子绝对不能抢君主的风头,抢了就是原罪,就要被打压。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夏帝开始排挤将军。
可怜人家大将军才灭一国就开始无仗可打,被迫沉寂了十几年。本以为锐意进取的新帝上位,自己还能重新发光发热,结果迎来的是打压。
怎么才能解决君王被抢风头的问题?
夏帝一拍脑袋——御驾亲征。
只要军中最大的首领是自己,功劳就肯定不会被臣子抢去了,逻辑多完美啊!
起初,夏帝只是想去蹭功劳的。
虽然御驾亲征了,但他并没有领兵打仗的想法。一来要保护自己,二来没经验担心会吃败仗。
可在前线呆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想法渐渐转变了。当时几国都节节败退,给了夏帝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夏帝开始觉得打仗嘛,就那么回事,简单得很。所以要什么将军,朕自己就可以来,这样朕的军功说出去还更有底气。
秦王补充道:
“他一接手军队,朕就知道时机来了。”
当时大秦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