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国色》 60-70(第16/27页)

    他这一带头,其他人自然也都陆陆续续跟着起身行礼。

    刘桢扫了一眼,安正不在。

    然后房羽的位置被挤到最后面去了,泯然众人矣。

    在场的熟人不少,有孟行,还有当初刘远在颍川郡起家时跟随的人,以及一些咸阳城的官吏;陌生的面孔也不少,许多都是后来刘远在宛县和定陶的时候过去投奔他的,刘桢不认识。

    刘桢也回了一礼:“诸位不必多礼。”

    出于礼节,宋谐将上首的位置让出来,他本以为刘桢会推辞,但刘桢并没有,她只说了一声“有劳宋先生”便坐了下来。

    宋谐有些哑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为刘桢介绍一一介绍在场的人。

    完了之后,宋谐就命人送上这些天草拟的内容,一一请她过目,为免刘桢不知重点看得太久,又让人直接把目录念出来给她听。

    不得不说,这些名士能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几乎把一个新建王朝的典章制度都构筑出一个雏形了。

    刘桢粗粗听了一下,旁的不说,与她有关的,公主封号封邑,府邸服色规格,基本都齐全了,所差的不过是再精益求精的修改罢了。

    西周离得太远,秦朝国祚短,又是继承东周的传统,官方对后宫女子的各种待遇也不会有太过详细的规定,基本都是凭借当权者的心意来定,所以关于皇帝妻妾儿女们的这一部分典章,宋谐他们等于是在平地起楼阁,全部原创,也正是如此,才更加耗费心力。

    按照宋谐他们的设想,再结合从前的范例,公主与皇子一样,都是有封邑的,不过封邑要比皇子少。在封号上,皇子可封王,位比诸侯王,皇女则称公主,不过地位充其量只能比同列侯。封号跟封邑是挂钩的,食邑封在哪里,封号就用那里的名字,至于封邑好不好,那就取决于皇帝的心意了。

    宋谐道:“若是王女觉得有何不妥之处,还可命人修改补缺。”

    他问得很谦虚,刘桢自然也要给面子,何况她确实挑不出错,为了让刘远满意,这些人都是绞尽脑汁豁出老命来干这个活的。

    刘桢就笑道:“先生安排得很好,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宋谐见状,笑了笑,就让人将竹简先搬下去。

    这堆东西占了不少空间,被搬走之后大家顿时觉得空阔舒服了很多。

    刘桢道:“如今阿父不在,多赖诸位先生辛劳,日后新朝建立,这些典章上自然少不了署上诸位的大名,流传于世,如此说来,诸位可也说得上是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了!”

    虽然众人已经心中有数,但听她这么说出来,也都是难抑兴奋。

    刘桢转头问宋谐:“宋先生,不知律法制定得如何了?”

    宋谐道:“还差少许,想必再过几日可以完成。”

    刘桢道:“秦律严苛,却不无可取之处,又事关天下人教化,新朝万世基业,重要性比之典章礼乐亦不遑多让,还望先生与诸君去芜存精,赏罚分明,以此律法为我大乾立不世功德!”

    宋谐恭恭敬敬地拱手道:“王女放心,我等自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

    刘桢微微颔首,巧笑倩兮:“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在这里打扰碍眼了,我这就回宫向阿母禀报,还请诸位先生不要太辛苦才好!”

    她出门上车,宋谐等人则恭送到门口,看着车行渐远,才转身入内。

    诸人重新落座,一个叫熊康的谋士不满道:“此女虽是帝女,可毕竟是女子,又还未经过正式册封,先生何等人也,何必对她如此小心?”

    他原是英布手下,后来投靠了刘远,过目不忘,记性极强,也颇为重用。

    宋谐拈须笑而不语,打了个哈哈,随即转移话题。

    其他人见状,也都知机地跟着说起别的事情。

    熊康似乎还想再说,被旁边的人扯了扯袖子,勉强住嘴。

    坐在角落备受冷落的房羽神色自若,似乎并不以自己的境遇为窘,只在心中默默冷笑,心想你们这些人难不成以为新朝公主会如前朝帝姬一般柔弱好欺么,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方才那位只怕很快就能让你们大惊失色了!

    第67章

    纵观天下大事,如今大抵尘埃落定。当初项羽所分封的诸侯王,要么在争霸的过程中被项羽杀死,要么自觉实力不足投降刘远,要么被刘远打败之后投降。在项羽死了之后,基本已经没有诸侯王能够正面与刘远抗衡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当初那个被欺负得不敢吭声的小可怜会变成最后的大赢家。

    不过刘远又不是半两钱,不可能人见人爱,投降于他的人也是考虑到自身实力的种种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这其中自然就有不愿意投降的,比如殷王司马昂。

    诸侯王之中,司马昂的封地是最小的,当时被项羽威胁之后很不爽,直接就扯反旗跟着起来反对项羽了,等到项羽身死,他一看情形不对,刘远变成最大的诸侯王了,还要称帝,估计离自己被灭也不远了,这时候正好匈奴越过长城,占领了原来的赵地,把代王赵歇赶跑了,于是司马昂一不做二不休,跟匈奴勾结在一起了,双方还约定等到入主中原之后,江山一分为二,你一半我一半,大家互不干涉,多么美好。

    有了冒顿单于撑腰的司马昂实力大增,没多久就自立为帝,国号殷。

    司马昂称帝之后也没忘记好兄弟,眼瞅着常山王张耳也还没向刘远投降,他就向对方提出邀请,问要不要跟他一起干。

    张耳虽然不想被刘远指挥,可他同样不愿意跟匈奴人厮混,但是现在自己实力太小,万一司马昂第一个拿他开刀,匈奴铁骑之下,他未必有抵抗的能力,所以张耳决定向刘远投诚。

    以刘远目前的实力,他虽然打赢了项羽,但是同样元气大伤,没有几年的休养生息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现在根本无力与匈奴作战,所以对于司马昂的事情,他也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耳不愿跟司马昂一样,而选择了刘远这边,刘远自然表示了无任欢迎,张耳到定陶的那天,他不仅亲自出迎,而且与其分食同榻,又摸着张耳儿子张敖的脑袋说“此子如我子”,把张耳也给感动了,总之刘远对自己的老婆张氏都没这么周到过,张耳虽然是不得已才降了刘远,但是后者对他表现出的高度重视,让张耳也很满意,于是双方关系飞速发展,进入了其乐融融的蜜月期。

    搞定张耳之后,刘远就带着大军和张家,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咸阳。

    大军入城的那一天,咸阳几乎倾城相迎。

    自胡亥登基之后,似乎就未有过这样的场面了。

    咸阳人曾经以为新朝的帝都不会定在咸阳,因为经过胡亥的作践之后,天下人对咸阳城都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项羽,更是曾经扬言若能入咸阳便要焚城毁宫,但是幸好后来入城的人换成刘远,他对焚烧秦王宫没什么兴趣,这样雄伟瑰丽的宫城,也令人不忍破坏。经过刘桢与房羽三年的经营,那些逃入山中的农户又陆续回来,农田不再荒芜,又因商税田税降得很低,虽然难免还要被剥削,但平民总算也还有活路和盼头,往来的商贾们也很快使得咸阳城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