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国色》 60-70(第17/27页)

    不得不说,刘桢与房羽作为过渡的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天下人,起码咸阳人,对于这个崭新朝代的到来,充满了希望与期盼。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好,老百姓只希望自己的日子能够过得好,能够勉强温饱,他们就不可能去造反,所以只要社会结构还能维持平衡,大家就会称颂皇帝英明有为——老百姓的要求就是如此之低。

    所以等到刘远大军入城的时候,整座咸阳城就已经处于人头攒动,万人空巷的场面之中了,从内宫通往城门的道路被开辟出来,两旁都是士兵把守,宋谐张氏刘桢他们则一路来到城门处相迎。

    城中各处已经修缮一新,显眼处都插上了象征国号的“乾”字旌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如同欢迎英雄凯旋的战鼓,激动人心。

    “陛下万岁!”

    “乾朝万岁!”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等到刘桢反应过来的时候,马蹄与战车的声音都已经悉数被淹没在这排山倒海,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了。

    跟着一并凯旋的士兵脸上都浮现出与有荣焉的兴奋之色,人们的欢呼声仿佛说明了这次战争是得人心的,从胡亥到现在,天下动乱太久了,所有人都迫切希望能够重新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他们不仅仅是在欢迎刘远大军,同时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盼。如果说其它地方的百姓的感受还不是太深,经过房羽这三年之力的咸阳城百姓们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希望,大家都知道,房羽只是咸阳郡守,刘桢只是豫王女,真正带来这一切的,是豫王,未来的新朝皇帝。

    刘远大军中鲜有真正的咸阳人,但此时此刻,这些士兵却分明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感染了,想想自己离家万里,久未归乡,等到自己回家的时候,自己的家乡亲人必然也会像现在这样欢迎自己的回来。

    即使感想不同,大家的心情却是差不多的,当下便有不少人热泪盈眶,痛哭失声。

    看到此情此景,宋谐不由也跟着感叹了一声:“民心可用啊!”

    为了今天,刘远特地舍弃了乘坐战车,选择骑马入城。

    面对一望无际,黑鸦鸦的人头,他的心情不是不激动的,但是岁月的磨砺已经能够让他至少看上去很淡定。

    不过坐在马车里跟在大军后面一并入城的张耳就没有那么淡定了,这个场面令他动容之余也不仅后怕,无论从人望还是实力,他都无法与刘远抗衡,如果不是明智地选择了投降,只怕现在就要去跟冒顿单于一起厮混了,当然冒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牛人,否则也不会统一匈奴又将匈奴的领土扩大了好几倍,但是血统作祟,张耳总觉得沦落到像司马昂那样与冒顿勾结在一起是很掉价的,所以他并不后悔投靠刘远。

    “阿父无用,日后我们就要寄人篱下了,想必不会如以前那般随心所欲,你要懂事些才好,别在外面闯祸。”张耳有些伤感,对儿子道。

    其实也无须他吩咐,张敖本来就是一个不惹事的谨慎孩子,从前身为常山王的独子,也没惹是生非过,更不要说现在了。

    “阿父放心。”张敖恭谨道。

    张耳看着他俊秀的眉眼,心中一动,不由盘算起来,听说刘远有好几个女儿,若是能与之结亲,张家以后的日子才算安稳。

    那头宋谐、张氏一干人等久候于此,见大军入城,便纷纷下拜,口称万岁。

    “卿等平身。”刘远道。

    声音不大,却莫名有种力量,让欢呼声逐渐安静下来。

    刘远下了马,旁边自有人立时接过缰绳。

    他行到宋谐等人面前,亲自将宋谐扶起,温言道:“有赖诸卿辛劳,朕心自知!”

    宋谐等人拱手道:“不敢当陛下赞誉,此乃臣等本分!”

    刘远点点头,转向张氏:“你也辛苦了。”

    张氏垂首拭泪,语气微有哽咽:“能得陛下此言,妾死而无憾。”

    刘远笑了笑,目光往宋谐和张氏身后的人群略略扫了一下。

    今天来的人很多,不单刘远臣属幕僚,连带刘远的姬妾子女也都一并出迎了。

    宋谐上前道:“陛下远道而来,长途跋涉,不如先回宫歇息?”

    刘远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目光落在张氏身后的刘桢身上,对其招手:“阿桢,过来。”

    张氏的身形微微一顿,随即侧身让过。

    刘桢走了出来,恭恭敬敬地行礼:“拜见陛下。”

    刘远轻拍她的额头一下,佯作不快:“什么陛下,难道为父当了皇帝,就不是你们的阿父不成?”

    刘桢不以为意,笑嘻嘻地纠正:“女儿拜见阿父!”

    刘远哈哈一笑:“咸阳三年,功劳颇大,汝当为本朝第一公主也!”

    此话一出,不少人闻之变色。

    刘桢却毫无骄矜之色:“为父分忧乃子女本分,况镇守咸阳非我一人之功,房郡守也当记首功!”

    刘远颔首:“房若华的功劳,吾当记之。”

    说罢携起刘桢的手,另一只手又拉住宋谐,往咸阳城内宫走去。

    欢呼声再起,无数人簇拥其后,蔚为壮观。

    ——————

    登基大典不可能立即举行,服饰还未赶制出来,根据定好的吉日,最快也要半个月后,而像文武百官还有刘远妻儿的名分,也要等刘远登基之后才能正式册封,在此之前,宋谐也好,孟行也罢,大家名义上都还是刘远的谋臣,地位并不高低之分。

    典章制度都制定出来了,不过宋谐他们说了不算,还得刘远最后拍板。

    于是入城之后,大家齐聚在咸阳宫正前方的启明殿,宋谐将所有人这些天废寝忘食的心血结晶呈上来,小山似的竹简足足堆满三张书案。

    这么多东西,刘远自然不可能一口气看完,他先听宋谐等人讲了个大概,又挑自己感兴趣和重视的问了一些。

    从刘远说出当朝第一公主这样的话时,宋谐就意识到他们关于公主封号的拟定,可能会让刘远不太满意。

    果不其然,等刘远问完登基大典事宜以及皇帝的一系列服色之后,就问:“皇子与公主的规制如何拟定?”

    宋谐将先前与刘桢说的又重复了一遍,大致没什么出入,面对皇帝,细节当然要讲得更加清楚。

    总的来说,皇子的待遇还是要比公主高半截,这是自然的。从人类踏入父系社会之后,女子的地位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与男子平起平坐了,当然要低到像南宋之后那样也还不至于,在民间,女子依然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和继承权。

    根据新朝规定,皇子可以封王,什么时候封由皇帝说了算,封王之后就相当于诸侯王,拥有封地上的一切权力,有点像后世的联邦制。虽然名义上隶属于中央,但是在封底上,大家就是土皇帝了。

    这跟之前诸侯王分据各地的情况有点相像,所不同的是诸侯王的身份换成了皇帝的亲属而已。

    刘远是马上得天下的开国皇帝,他当然不喜欢有人把他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又分成一块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