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野草生西南[年代]》 60-70(第5/25页)
◎运送物资◎
因滇缅公路的路况异常危险,长年累月都有司机翻下山崖,车毁人亡,而司机又是技术工,尤其是开山路险路的老司机,不是三月五月能培养出来的。
周立行既是参加过修路的,又是会开车的,还天然就是个领头的舵把子,手底下既有管纪律的也有搞财务的,甚至带回来的“女袍哥/袍姐们”(沐明实的学姐学妹们)里还有懂医护急救的、会发电报的!
所以周立行加入西南运输处得十分简单,他点头的第二天,林玉道便把手续给他办完了。
他们不算军队,但主管人员和护卫队都统一穿上了西南运输总处的军服。普通队员配发了工作服两套、军毯两条。车队配置克罗斯利SCR-284短波电台一具。周立行最瞧得上的还是发放了一个加强排的武器,组成护卫队,有3挺捷克式机*枪,5把伯格曼冲锋枪(四川兵称为“虼蚤笼笼”),30条步枪,这个卫队由最可靠最精壮的青年组成,他们只进行军事训练。
这绝对算得上足额补充了,特别是武器方面,自是离不开林玉道的关照。
至于林玉道为什么这么着急拉周立行的队伍加入,除了上面的缘由,以及他与周立行的私交,还有一个原因。
林玉道非常清楚,西南运输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运输效率低下,贪墨成风,克扣薪资与生活物资之事层出不穷,竟连华侨亲属给机工们的汇款也给贪了。运输公司总经理宋子良经营不善,去年被撤职后,交通部长俞飞鹏来整顿,也不见起色。给予爱国机工们的待遇令人唏嘘不已。
而周立行的车队有商会背景,沐氏兄妹也曾保证,“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车队里绝不会发生。运输处办不到的,我们办。”
林玉道顺利把人抢到了手后,也是大松一口气,这简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天生队伍啊!谁见了不眼馋?!他不搞快点,这队人马指不定就被汽车兵团、机械运输处征召入伍了。
*
按照规定,为减少损失,各车队的司机和乘员需要在“西南运输处训练班”经过1个月集训,学习山道驾驶技术、基础维修能力、行车指令、军事运输规范、防空袭应对、应急演练等。
周立行这边一共有4个中队。第一中队是原本在滇缅线上跑运输的老司机们,经验丰富;第二中队是沐氏兄妹从南洋高薪聘来的年轻机工;第三中队则是从堂口那边调来的人;第四中队是学生中队,都是新招来的爱国学生们。
刚开始,一些新队员面对更专业的集训和理论学习,叫苦不迭,有些人甚至心有不满,尤其是堂口来的哪些人,闹着说学车都学会了,干嘛还要学这些。
周立行把他们召集起来,宣讲道:“告诉大家一个数字——30%,第一批机工在滇缅公路上伤亡率达到30%。”周立行先是伸出一双手十个手指头,然后比出三。
下面的学生们惊呼起来。
“滇缅公路地势险峻,全是泥巴地,一下雨就是坑坑洼洼,一出太阳就灰尘飞起,急弯陡坡拐来拐去。上了山,冷风冷雨冻死过人。大家以为是在平地上、是在城里水泥地上开车吗?我们还要运输燃料、弹药等军事危险装备。想保命就认真练,现在练的就是人家用十分之三的命换来的经验。”
沐明实也给大家打气道:“我们堂口先期已有50辆车跑起来了,他们也都经过了训练。现在都发了小财,大家可以自己去问问。这说明只有经过训练,才能在复杂路况下保命,只有保命才能上为抗战报国,下为赚钱安身。”
众人一听觉得在理,很少有人再叫苦了。
却说谷娃子、石娃子这样的新手学起来十分老火,周立行看了好笑又好气,“你娃儿,平时教你们多看点书,长点文化,现在晓得了嘛。”
他不得不给这俩单独补课。谷娃子机灵倒是学得蹭蹭快,石娃子平时憨憨的,认字都困难,愣是学得恼火。周立行只能叹口气让他作为普通乘员和谷娃子一起行动。
周立行和沐明实作为车队负责人,则是要在“汽车技术人员训练所”里了解车队运营细则。
沐明实倒是很轻松,周立行也一学就会。一本不算薄的细则书,周立行三四天就看完了,能大段背诵。
“你这要是去参加科举,没准能中个举人。比那教书匠还懂。”
“这点东西算啥?以前都用过,不过是变个方式重新写上去。还有很多实际的东西这册子里根本没讲。”
毕竟周立行是参与了修建,并且真正意义是第一批在滇缅公路上开过车的。他倒是和一些老机工有共同话题,常一起摆龙门阵。
1941年11月1日,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中缅运输总局在昆明成立,对外称中缅运输公司,接管了西南运输处在滇缅国际运输线上的业务,并设立了通讯管理事务所,建立运输调度专用无线电台15座,配备国内外附属单位,专职调度运输事宜。
这个新成立的管理机构比西南运输处拥有更多的事权,在昆明、楚雄、下关、保山、遮放设5个总站。
车队改分区管理制为段站分线管理制,车队分为直属和普通两种。直属大队归总局调度,担任临时紧急运输任务,并强调贯彻整队行车制;普通大队隶属于总站,规定行驶区域。
普通大队中,多了许多从南洋那边回来帮助国家的司机,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南洋机工。
*
同月(1941年11月),周立行带领的车队集训基本完成。
他将全部车辆改装为"双层轮胎",外层橡胶内填沙土,大幅减少车辆侧滑率;又将一辆雪佛兰卡车改装成指挥车,车厢底部悬挂20公斤盐袋,作为简易减震系统,防止电台颠簸损坏。这些,都是从老一批南洋机工那学来的经验技术。是老机工用命为新车队交的学费换来的经验技术。
全队加上之前的50辆车,共180多辆车,700多人,分为四个中队。
一中队长王伟中,四十多岁,是最老的一批南洋机工,经验丰富,精通机械维修,是商会的老司机。常年风餐露宿,面色清瘦,比实际年龄老十岁,人称王师傅或老王,在车队成立之前就已要求他来担任第一中队长。
二中队长吕大华,人称华仔,二十出头。老家在大马做橡胶生意,打小接触车,在马来亚参加英国人的赛车比赛,力压洋人拿过冠军。是昆明新招募的南洋机工中的佼佼者,车技一流,能在弯道漂移。
三中队长严复民,原名复明,后改复民,忠义堂新津分堂的堂主,三十来岁,魁梧雄壮,为人仗义豪爽,带来的两百多弟兄人数仅次于总堂,可说是竭堂而出。他原本要随方结义出川抗日,被方留下作后备力量。方结义战死,他此番再也不听劝,执意要跟着□□把子来云南。
四中队,作为补充中队,中队长付志卿,是北平人,才十九岁,西迁到西南联大读书的学生,家里亲人也来了昆明,家中生活拮据。他读过书,明事理,训练成绩是全班第一,沐明实一眼相中他之后,提议让他当中队长。
护卫队是有战斗经验的精锐五十人,由周立行自兼队长。
余下的人手在各站点待命、轮换,昆明的车跑川滇线,剩下的车作为递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