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00-210(第11/14页)

补补,哪怕再艰难,也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得稍微好一些。

    他曾见过潘哥儿独自深夜伏案,今日也见了他与一众同僚吵得热火朝天。他家的小师侄就像那走街串巷去茶馆补碗的小货郎,见不得茶碗有一丝损伤,要从口袋里拿出工具来想方设法缝补。

    可那卖茶的人对手中瓷碗能有多爱惜?不过是生钱的工具罢了,裂了便裂了,碎了便碎了,即便将这些茶碗修补得再完美,朝廷也不会多看一眼修碗人,只把那修好的碗接着生钱享乐。

    前两个月各地二税本上京,东平府名列前茅。东平年初战乱刚刚平息,在陈太师维护下还没什么妖魔鬼怪到此刮地皮,但即便如此,东平如今已然是是京东西路缴税最高的大府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无奈,低声说道:“无论郓王殿下怎么决断,都不必担忧,我尽量说服于他,不过此地顽疾甚深,不是一日两日可解……”

    潘邓本迷迷糊糊睡着了,听了他的话又转醒过来,动弹了两下,盍着眼说道:“我知道……想东平府到现在也好几年了,才见起色,事缓则圆,我不着急……”

    徐观听他提到东平,怕他知道东平府今年两税猛涨心里面着急,心里又心疼起来。恰此时打更声又传来,徐观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捂着耳朵。潘邓迷瞪瞪地终究没有睁开眼皮,在观哥儿身上的熏香味道中陷入沉睡。

    *

    腊月将近,赵楷在苏州府待了一个多月,却丝毫没有感到厌倦。苏州府风景如画,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与汴京大不相同,别有一番趣味,就连冬天刮的风都比北地要柔和上许多。

    更别说此处远离京城,叫人更加自在,他忍不住想,若是能一直留在这江南水乡,远离朝堂纷争,过着富贵闲散生活,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不过赵楷也知道,自己不可能长久待在江南,最迟等到那白莲教小首领被捉,江南平定,他也该北上回京了。

    赵楷在这春日暖阳中感到一丝惆怅,不过此次南下,收获颇丰,如今已有安抚百姓之功,现在就等潘节度使再送他一份大礼了。

    正想着此事,门外有人传报,徐参军从秀州府回归,前来宣抚使府上复命。

    赵楷惆怅一扫而空,面上露出笑容,“快叫徐侍郎进来!”

    徐观向郓王殿下复了命,又说了这几日见闻,之后与他说起秀州府南部盐场一事。

    赵楷面上笑容逐渐消失,最后支支吾吾道:“这……这盐场的事……也不是本王能插手的。”

    他看向徐观说道:“可是潘节度使有了什么难处?我见他大军勇猛,那盐场虽说秩序规整,可从西到东大小盐场十几个,难保会有心思不一的,依本王所见,未免不可分而化之。”

    徐观拱手说道:“殿下容禀,盐场百姓非白莲叛党,其中多受奸人蛊惑,这才揭竿造反。臣在汴京之时,陛下夙夜忧思,屡在朝堂之上叹息,不解江南百姓因何接连反宋。此为陛下之所急,亦社稷之隐忧也,陛下想必便是因此而夙夜难寐。”

    赵楷忽然抬头看向徐观,他怎么知道父皇夜里睡不好?然后忽然想起,原来是自己去寒山寺找长老解签时说的。

    徐观接着说道:“昔日殿下颁告示晓谕百姓,朝廷上下皆称颂仁德,然仁义之举贵在始终,今盐场百姓困苦,生计维艰,若不施以恩泽,恐再生变乱。可反过来若能妥善解决盐场百姓生计,使其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则江南百姓必无再反之心,皆会感念皇恩浩荡。”

    赵楷琢磨了半天,最终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所谓多做多错,称颂他仁德也好,感恩皇恩浩荡也罢,江南再生变与否,却不干他的事了,他说道:“徐侍郎之言有理,可本王若是插手盐场,这于礼不合,有僭越之嫌。”

    徐观笑道:“若是平常怕有僭越之嫌,可如今江南时局动荡,海岸边盐民虎视眈眈,此乃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陛下怎会在意?况且如此一来,陛下忧愁可解,江南亦可安宁,社稷重归稳固矣,此乃百姓之福,朝廷之福,亦是殿下的拳拳孝心呀……”

    赵楷倏地睁大了眼睛,他怎么没想到这点!

    他曾经作为最受宠的皇子,年少时也听过宫内宫外的风言风语,心中不是没幻想着父皇会立他为储君,可随着太子立府,一切的幻想都烟消云散了。

    年龄渐长之后,他不在皇宫,不管政事,祖宗家法又只许宗室做富贵闲人,时间一长,他也逐渐与父皇渐行渐远。当年考上状元,也不过就让他在父皇面前又热络了一时半刻,随后便恢复冷清。

    寒山寺一行,他面见长老,求签问卜,不是没存着身边两位参军回京,面奏陛下之时将此事提上一提,变相地向父皇一诉他仰慕之情这种想法的。

    不过现在看来,徐侍郎所言,或许他还可以将此事更上一层。毕竟机会难得,若是等他回京,再遇到这样南下查案的事,就没准是什么时候了。

    赵楷思虑片刻,犹豫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徐参军为我再写奏书吧。”

    第209章 活捉吴念九

    腊月初七,郓王殿下亲临秀州府,彼时白莲教被林将军追击得抱头鼠窜。探马来报,吴念九正率叛军于华亭县城外停留,意图劫掠县城。

    郓王殿下犹如神兵天将,英勇非常,当即下令分兵三路,左右包抄,自率中军直捣敌营。叛军人数虽多,却都是乌合之众,且被林将军不停地追击袭扰,十分疲劳,不堪一击。郓王亲临阵前,将士奋勇争先,叛军大溃,白莲军头领吴念九仓皇逃跑。

    郓王殿下一马当先乘胜追击,命精骑绕道截击,终将吴念九围困于华亭县郊,大反贼吴念九负隅顽抗,然大势已去,终被生擒。

    奏报传到东京,上下一片欢腾,皇帝闻讯大喜,当即下旨嘉奖郓王,改封河东宁海军节度使,加恩制,食邑加到一万五千七百户。朝中诸位大臣纷纷上表称贺,言郓王殿下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大宋又有一位神机大将军,当真可喜可贺!

    余深更是感叹道:"自太祖开国以来,文盛武衰,如今有郓王殿下,实乃天佑大宋社稷稳固,国运昌隆指日可待啊!"

    赵佶哈哈大笑,当即宣布傍晚在宫中摆宴,大宴群臣!殿上一片热闹欢腾,只有太子赵桓一个不甚合群,面上带着挤不出来的假笑,差点没把后槽牙咬断。

    皇帝却不知太子心中所想,他今日心情大好,整个人颇有些喜气洋洋,看了三皇子楷的奏书,又看了两位参军的奏书,见郓王要改革盐场,也不觉得他多事,反而觉得三皇子是忧他所忧,内心感动,回想过去种种,生出几分父子真情来。

    郓王要不是心里惦记着朕,怎会一到寒山寺就为朕卜卦?什么?你说那是佛教的东西?唉……朕就算身为神霄玉清王长生大帝君教主道君皇帝,可肉体凡胎,也被多思少寐所累,郓王想必也是什么法子都找遍了,走投无路才去往寒山寺,此举才真正是为朕着想而不畏人言呀!

    赵佶当即为三皇子大开方便之门,将奏书上的事纷纷应允。可他自己维护皇子,群臣却不能轻易答应,“盐铁官营乃是祖宗之法,怎能轻变?”

    赵佶严肃地沉默了一会儿,偏过头看向王黼,“卿家怎么看?”

    王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