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40-250(第10/13页)

也回想起从前时光,心里颇为轻松,“……他也不见如今是什么时候了,我每天忙得很,哪里有功夫找他踢球?既然如此,便将高俅留在此处吧!潘卿家替我留意着些,你只给他找个军中闲职,待个一年半载,我再叫他回归。”

    也望高卿家能体谅他的苦心了。

    潘邓说道:“若陛下北归,高太尉便成了白身,做高官也不合适,恰好我军中有个叫林冲的将军,为人正直,素有才干,不若叫高俅在他手下做事,我再吩咐照看一二,陛下意下如何?”

    赵佶自是没得说,“便依潘卿家之意!”

    一切都安排妥当,太上皇便起驾回京了。

    此前朝中大臣为了将太上皇骗回,将什么好话都对李纲说了,叫他一字一句地转述给太上皇听。

    可当赵佶回到京城,事情就不像李纲承诺的那么简单了。

    第248章 政治清洗

    赵佶心中也隐隐有预感,他此次回去并不会像李纲说得那样受欢迎,太子一向孝顺没错,可朝中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八成是这些臣子哄他的。等他真到了汴京城,是福是祸说不定,指不定就将他这太上皇放到哪个旮旯宫殿里自此郁郁而终了。

    是以赵佶行进速度缓慢,原本走运河一两天就能到润州城,他非要在路上游山玩水过个十日,在美江南度过最后一段逍遥日子。

    在赵佶还在苏州府磨磨蹭蹭不肯上船的那几天里,朝廷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扫,首先把之前没来得及处置的童贯贬官,于菜市口处斩,一边的粉墙上还用大字列出了他的罪行;蔡京所有子孙都贬官流放,永不赦免;保守派重新登台,皇帝还给去世已久的司马光恢复名誉。

    其次又把所有通过道官制度进入官场的人,及其附庸一律清洗;被定为奸臣的人,如王黼、朱勔等,其亲戚、姻亲全部都被免职。

    乍看之下仿佛元佑党人重回朝廷,实则不然,以陈文昭为代表的前朝得势,重新执政的元佑党人也被罢黜,陈文昭被贬为河北雄州府太守,宴眘被贬到西北渭州府;又过几日,白时中、余深被贬到东南;宇文虚中被贬到蜀地。

    所谓政治清洗便是如此,非我党派,其心必异,新皇上位正是站队夺权的好时机,不把对手按在水里淹死,等他再喘过一口气,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这一番动作之后,太上还未回归,刚刚登台的保守党又打起了在东南的潘邓的主意。

    “说起前朝奸臣,诸位莫非忘了陈党中另一大奸之人!此人奸猾谄媚,极尽逢迎之能事,深得帝心。若非他早年间分兵江南,朝廷又怎会轻举妄动,贸然北伐?如今又将太上皇留在南边,分明是拥兵自重,意图分裂大宋江山!”

    眼见这群人欲赶尽杀绝,吴敏连忙劝道:“如今局势初定,还望诸位莫要轻动南方。潘宣抚使在南边守土安民,素来有功无过……”

    汪伯彦接过话茬道:“……是呀,如今惊动于他,只怕在外部强敌环伺之下,又添内忧,那可如何是好……”

    他这一番话,竟将原本的劝诫之意变了味。

    李邦彦听闻此言,不禁皱眉斥道:“你这是何意?潘邓身为臣子,食君之禄,便当忠君之事!君令臣死,臣不死则为不忠!如今太上皇南巡,奸臣环绕,截留赋税,若再拥兵自重,朝堂岂不就此分裂为南北?”

    说着他指向吴敏,“你这般说话,分明是只想着忠于太上皇,却将官家置于何地!”

    吴敏只好避其风头,默默不言。

    陈公辅连连摆手,“吴少卿岂有此意?只是为了社稷安稳,故才劝说皇帝,不要轻动……”

    汪伯彦却说道:“倘若太上在南方扎根,俨然是又一小朝廷,文武百官都有,赋税军队都具备,便是在苏州又建京城又有何不可?只是到时候,诸位叫汴京城如何?便不为皇帝家业着想,也不为百姓想一想?汴京百姓如何自居!如果金军一打过来,士气何在?他们如何抵抗金军!我大宋疆土便是长江往北都不要了吗!”

    他这一番话说得诸位都不做声,过后汪伯彦掷地有声,“潘邓必除!”

    众人都看向李邦彦,见他闭口不言,也就知道了李太师如今的成算。想当初李太师便是因为潘邓在南边查案,导致他在京城被揭露罪行,遭到太上皇贬谪回乡的。

    如今李太师对潘邓怀恨在心,也是不出众人所料。朝堂诸位左右看看,此时是应该仗义执言,说潘邓这几年在江南并无过错,之后讨当朝太师厌烦呢?还是逢迎太师,落井下石,共同弹劾两浙江东宣府使潘大人,以站队表明自身立场呢?

    明白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是以朝堂之上弹劾声一片,从潘邓不来勤王救驾,到拥兵自重,再到拥立太上皇,分裂大宋,奏章上的言词几乎将潘邓以反贼论之。

    赵桓这些日子里,手上掌管大臣的生杀大权,已处死了不少前朝奸臣,如今又被朝臣添油加醋一番弹劾,想起此人来,心里也十分不喜。

    若不是他和他老师这样的奸臣惯会蒙蔽视听,父皇又怎会迷糊到那种程度?此人还专门开刊以兴道教,前几天他在罢免以道入官的人时,怎么没想到这个人?

    赵桓大手一挥,“贬官!将他贬去西北!”

    可如此惩戒怎能让李太师满意?他近日收到了一封李纲来信,信中说他已劝服了太上皇,不日就将北归,潘宣抚使也忠心耿耿,共同劝服太上。

    李邦彦冷哼一声,说太上皇北归也就罢了,提那姓潘的作甚?所幸李纲总不会只发这一封书信来,因此就要把那第一封折子昧下。

    李邦彦左看右看,四下无人,最终还是走向老地方,把那褶子往旮旯里一放,叫它永不见天日!

    可没想这折子放下去之后却是高出来一截,下面似有什么东西卡住了,他又左右观望,把折子拿出来,之后撸着袖子把底下的那个东西取出来看。这一看不要紧,这封奏折眼见着还是宣和二年的,折子上裱的布都有些发白了,不正是当初潘邓在南边清扫白莲军之时,苏州尹韩钟况弹劾潘邓的折子吗!

    当初韩钟况屡次弹劾潘邓,却没想此处还有没呈上的!必是陈党私藏奏书,互相袒护彼此,好一手只手遮天!当初他李邦彦被这群人害得好惨!

    新仇旧恨交织于心间,李邦彦顿时心火陡升,他把李纲那封书信狠狠塞到缝隙里,把韩钟况的弹劾揣在怀里,去找别的二府大臣商议政事。

    *

    几日过后,朝廷依旧没有任何南面的消息,气氛渐渐紧张起来,不少人都猜测太上皇是真的不愿回来了。

    李邦彦找准时机,在陈文昭赴河北雄州上任,离开汴京两日之后,上奏皇帝。

    “太上皇久居南面,迟迟未归,此情此景,实乃朝廷之大忧!我等已多次遣使南下,恳请太上皇北归,然太上皇却执意不返。臣等思之再三,必有奸臣从中作祟!潘邓其人,职掌南面大军,实乃朝廷心腹大患。想必是他蛊惑太上皇在南另立,其心可诛!”

    汪伯彦也附议道:“潘邓此人,素有反心,其行径早已昭然若揭,臣恳请陛下明断,将潘邓处死,以绝江南军后患!如此,方可请太上皇归来,保我社稷安定。”

    又有人附议道:“潘邓其人心怀不轨,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