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40-250(第11/13页)

行径早已为人不齿。若不将其处死,我等将寝食难安!臣请陛下速决此事,以绝后患!”

    陈文昭虽已走了,可朝堂却也不是李太师一言堂,依旧有从前与陈太师交好之人,不忍见此事,“只把太上皇接回来便好,何必如此!潘邓此人,若有错处,陛下已说了贬官,竟还不合太师心意?”

    李邦彦冷眼扫过,“与我心意有何相干?大人是说本官徇私枉法吗?你如今话说得轻松,可若江南真反,谁能担当得起!”

    吴敏也上前一步劝道:“潘邓纵有罪恶,不过徙海外,他乃朝堂二品大员,太上亲封的楚国公,岂能如此轻易处置!祖宗未尝杀大臣,今岂有此?”

    他身后人也劝道:“祖宗起未尝杀戮士人,勿开此道!太上皇迟迟未归,许是被什么事绊住了脚,如此急吼吼地就要处决潘邓,叫太上皇如何想?”

    竟把祖宗和太上皇一同搬了出来,众人都看向皇帝。

    赵桓也十分犹豫,南面父皇久久未归,他心里也担忧起来,不知父皇是否真如群臣所说,欲在江南另立朝廷,若真如此,叫他如何是好?父皇竟一点都不为他着想吗?

    可若真要他结果了潘邓性命,如之前赐死杨戬、王黼、童贯一般,又哪有那么容易?潘邓此人若真有反心,如此岂不会打草惊蛇……

    赵桓心烦意乱,挥了挥手,“朕再想想吧。”

    *

    徐观身为昔日的太子党,赵桓当了皇帝之后,并没忘了他,也照例升官,升为尚书右丞,以待徐讲师日后能进二府,为自己出谋划策。

    徐观这几日忙着送别师兄,他心中一边不满新皇作为,一边又对师兄殷殷期盼他进了二府,日后能把自己徒弟提携回来的眼神难以拒绝,遂沉默着给陈师兄装了车,目送他离开汴京城。

    可没料到短短几日过去,二府中人居然弹劾潘邓!

    他找到了黄相公府上,黄潜善自然是乐意他来,只是听了徐大人之言,幽幽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潘大人为人,只是人在官场,什么时候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如今之事我也无能为力了……”

    黄潜善看着徐观缓缓说道:“你我二人共事许久,是以我也对你吐露真情,如今之事,你还是莫要管了……”

    徐观知他立场,便不再叨扰,直接去见皇帝。

    路上他回想着曾经种种,自己父亲范大人一心为国,最终却死于元佑党人一事;师兄夙夜在公,也在国难之时被推出去挡刀;如今师侄……

    他顿时感到心口一阵翻滚,扶着树干呕了几声,他年少之时恨自己父亲,恨他因为这些公事丢下自己和母亲,为这无休止又如烂泥一般的党争身死,保护不了己身,亦顾不上家人,时至今日都不能原谅。

    可如今局势转变,他曾经所想要效忠之人,寄托了他愿景的守成之君,继押师兄去敌营之后,又要处死师侄了。

    何其讽刺。

    皇宫之中,赵桓也知徐大人此番来找他是为了潘邓的事,他叹了口气,说道:“潘邓从前在南面之时就有人弹劾他,可数年之间未见他回归,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他若心中无愧,就不该长待江南。”

    徐观说道:“潘宣抚使长留江南,只为为大宋守好南疆。”

    赵桓问道:“以徐卿家之见,此事朕该如何?”

    徐观一揖到底,“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从陛下始。”

    第249章 危言耸听

    听了此话,赵桓果然有些犹豫,说道:“朕知晓了,卿家一心为朕,朕心里都明白,你退下吧。”

    徐观只得返回家中,再给师侄去信。

    赵桓又找来太师商议此事,李邦彦叹气说道:“臣何尝不愿潘大人在江南镇守?只是南面一直没有来信,臣看八九不离十了……他若真反,该如何是好?难不成眼睁睁见他造反不成?如今北面群狼环伺,要是南面也……”

    这话说得皇帝一个激灵。

    李邦彦复又说道:“如今南面迟迟没有动静,只言片语也无,风吹草动也没有,是何情形未可知……臣恐有大难将至,陛下宜早作打算呀……”

    赵桓听了这话明显有些急躁,又找了张邦昌前来问策,张邦昌这几日被李邦彦说得也有些神经兮兮,整日里疑神疑鬼,如今听了皇帝所言,叹道:“若是寻常,怎会一直没有来信?事成与不成,太上皇是回来还是不回来,总要给个说法。如今了无音讯,怕是李右丞已经遭遇不测,那潘邓已起事了,只是消息还没传到这来罢了……”

    赵桓果然大吃一惊。

    张邦昌这几日苦读史书,越来越觉得事情不简单,又说道:“陛下不可再观望了,那潘邓手握大军,真是拥立太上皇还则罢了;若是他有意自立又该如何?若是太上皇在南边称帝,我们北边虽然处境尴尬,却也终究是一家;可若是那潘邓想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往后二代三代,这天下还姓赵吗!”

    赵桓就如同被惊雷劈中,意识到潘邓真可能要反了。

    这个匹夫!自己父王亏待了他不成?竟如此狼子野心!

    李邦彦和张邦昌危言恐吓皇帝之后共同返回二府,李太师满心笃定地等着皇帝下令诛杀奸臣,却没料到一连三四天过去,皇宫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难不成皇帝不相信他们二人的话?

    李邦彦又往皇宫中去,问明缘由,只见皇帝吭吭哧哧,词不达意,李邦彦问了半天,皇帝也只是说:“如今汴京没有多少兵力,他江南声势浩大,朕……朕唯恐不敌。”

    李邦彦:“……”

    这潘邓还不一定造反呢!怎么皇帝先被吓住了?

    李太师简直不知说什么好,过了半天才说道:“潘邓如今尚未起事,此正是天赐良机,若我等能趁其不备,先发制人,岂不胜过待他羽翼丰满之后再行讨伐?”

    皇帝犹豫片刻,“今日还没收到李右丞传信吗?”

    李邦彦怀里装着李纲前后传来的奏书两封,面上阴云密布,“李右丞……唉,怕是已遭遇不测了……”

    赵桓又十分焦急了,在殿内左右踱步,下不定主意,最终说道:“再等两日,若是还未回信,朕便诛杀反贼!”

    此时有北边来的消息到此,传信官一路到了皇宫之中,言说金军此时已原路返回到河间府,拿了皇帝手写的合约,要求割让河间,河间府府尹坚决不从,此时金军已经围了河间,待要攻打。

    金人这是在汴京城没捞够,想临走再分一杯羹,他们手里已有皇帝割让三镇的合约,怎能轻易放过?

    皇帝赶紧召集二府大臣商议此事,此时金军走了,朝廷之内的主和派腰杆也挺起来了,纷纷上言,绝不能割让祖宗江山!

    “陛下,万不能遵此条约!”这个时候谁若说要遵守条约把三地割让给敌军,岂不是成了大宋的罪人了!

    况且这些日子他们私下里也商量过,之前汴京城被金军攻打,险些酿成亡国之祸,他们这些在京城的臣子也该想想对策,是以众人便想到三镇之要。

    此三镇太原、中山与河间,太原府是山西的门户,且是要地,进可攻退可守;河间府是东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