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盘点历史十大“兄友弟恭”》 30-40(第13/19页)
属于你的舞曲,由你来编舞如何?”④
“臣妾乐意至极。”贵妃有些欣喜。
“好,传李龟年上来!”唐玄宗喊道。
这边喜乐融融一窝,那边因着家国政事倒有些不愉快。
就在这样的氛围,舞台正中央已经空了,下一组表演的还未上台。忽然,强光闪过,离得近的都被晃瞎了眼,纷纷遮住双目。
等那光暗下来,众人发现,在舞台上,有一块四四方方的东西,像是透明的幕布,因为气流涌动,让人确信那里的确有些什么。
一时间,沸腾止息,众人都有些疑惑。
有人说:“这是西域来的新幻术吗?”
也有人说:“幻术不都是变些瓜果小玩意儿,这东西有一人多高,得多高级的幻术才能至此啊。”
就在众人疑惑间,天幕缓缓亮起,投出了它在大唐的第一个视频。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是造糖机小安然。万物皆可盘第一期我带大家来盘点盘点历史上感天动地的,兄弟情!】
哗声在人群里散开。
看着天幕里出现的女子,衣着打扮都不似大唐人,而且还是怼脸大特写,如果按照比例,这人得有多高大啊?恐怕花萼楼这大厅直通三层都不够装的。
有人冒着胆子,走上舞台,想伸手去触碰,结果整只手径直穿透了天幕,完全摸不到任何实体。
“果真是幻术!实在太妙了!”
“让我也来看看!”
可能因为出现的安然虽然怪异,但看着并无害,这些人们纷纷踊跃上台,好奇心作祟,想要看个究竟。
唐玄宗也很是诧异,远远地看着,那天幕里的画面开始切换,在说着扶苏与胡亥的故事。
“扶苏?可是秦朝公子?”唐玄宗问。
“大概是吧,臣妾隐约听到秦二世胡亥的名字。扶苏与胡亥,正是一对兄弟,可惜结局令人惋惜。”
唐玄宗笑道:“今夜竟能见到如此精妙的幻术,也不知是在场哪位高人所施,快站出来,朕必重赏于你!”
贵妃也乐道:“陛下,又或许是神仙显灵呢。”
夫妻俩都信道,有一颗修仙之心,面对这样的异景,倒还真有这种可能。唐玄宗更加高兴了:“我大唐果真繁荣昌盛,连天上的神仙都深受感染,想要前来祝贺啊!”
前面说的都是秦朝三国的事,这些历史对于唐朝人来说,都没有超出认知范围,所以刚开始,大家很快接受了天幕,并围着天幕开始跳舞。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盛唐的一对兄弟,李俶与李倓。】
随着天幕里画面切换,很快有人认出了长安城——尽管那是几千年后的长安影视城,但不得不说仿建的还是非常像的。
【李俶与李倓都是唐玄宗的孙儿,也就是太子李亨的儿子。说起他们,那就绕不开大唐由盛转衰的重大节点——安史之乱。因为在安史之乱前,这两兄弟都没登上历史舞台,而在那之后,是惨痛的成长。】
李倓惊心:“安、史、之、乱?”
李俶有些忧心地看了他一眼,紧接着又看向天幕。
作者有话说:
李俶(chu四声),广平王。
李倓(tan二声),建宁王。
①出自王维《相思》。据传本诗原名为《江上赠李龟年》,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被迫流亡于江南时,王维写给李龟年的。另一个版本原文是“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本文在此写出只为意境,虚构情节,不做任何历史考据。历史上的李龟年和王维关系十分好,这是一定的。
②出自《资治通鉴·卷二一六》《旧唐书·卷一百六·列传第五十六》《新唐书·卷二百六·列传一百三十一》。
③《渭川曲》,传闻是一首西北的民歌,有秦音陇腔之调。现已失传。我也没听过,所以我想写它有悲凉思乡它就有。
④《霓裳羽衣曲》,一说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一说根据《婆罗门曲》改编。反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写的,为啥写的,怎么写的。公认的这首曲是为杨玉环写的,那就这么写吧。
一些碎碎念,可以跳过。
这篇文我搁置了半年,当初实在坚持不下来,不是说卖可怜,是已经崩溃到无法安稳入眠的地步(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种的因我自食其果),所以我只能选择暂时离开这样一种环境。
我大概沉迷了一个月时间的游戏,调节好心情,然后写了三本原创(包括专栏里的一本幻言),和别的马甲。
我的原则就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本文,即使数据不好,即使我写的很痛苦。所以,在完结其他文之后,我想我是时候把坑填了。
我想过,要不要去修改前文(就是秦朝那一段),我想过很多办法,比如顺应时势,改成比较爽文的那种,但说实话如果我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人,或许之前的我也不会那么痛苦。后来我想,既然无法解决,要不就把问题源头解决了吧,干脆直接把秦始皇写死,让小辈们自己折腾。
但是,我又觉得,我为什么要改?
抛开法律明文规定,对错本就不是绝对的,如果我是错的,坚持错的又何妨?我就是一个知道什么是相对好的与相对市场喜欢的,但我如果不喜欢,我就不为五斗米折腰。(太理想主义啦,但请别嘲笑我,因为过于理想主义,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总之碎碎念了一堆,我想,我不会修改前文任何,既然我写出来了,绝大多数不喜欢就不喜欢吧,为了谁喜不喜欢而纠结而改变,那样太不酷了。我要做一个,就算错了,也要坚持错误的人,因为那才是我。
我写文是找同类,如果我写的故事能触动到你,谢谢你的支持。
接下来会写完李俶与李倓两兄弟的故事,然后完结。
因为说实话,我想过很多,历史有其必然性,很多时候历史的走向是社会制度与背后的权利集团共同决定的,只是史书将这些节点突出显示在一个人身上(比如马嵬驿之变)。
我没有办法替他们解决这些时代性的难题,如何挽救秦朝灭亡?如何阻止安史之乱?很难过,我想不到任何方法,我也做不到。我们不过是活在几千年后知识储备比古人多一些的人罢了,但我们始终没有跳出阶级、社会制度的囹圄,人性是复杂的,从古至今都是。
最后,肺腑之言,感谢聆听,但请不必记挂于心。
祝诸君生活顺遂。
2023.10.4
第37章 第 37 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诗里,大唐盛世跃然眼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诗里,长安月下, 风景美不胜收。】①
【李俶与李倓两兄弟就出生在这样的开元盛世下, 从小一块长大,读书习武, 可谓无忧无虑。所以在安史之乱前, 史书对这两位几乎没有事件记载, 直到后来战乱中崭露头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