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十大“兄友弟恭”: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盘点历史十大“兄友弟恭”》 30-40(第14/19页)

  “安史之乱是什么?”李倓一直关注着这件事, “安史?和安禄山什么关系?还是哪里来的外邦人?”

    李俶摇了摇头, 表示不知。

    忽然, 他们看见天幕上飘过一行字。

    【曹植:哥哥,这就是你所愿的盛世吗?诗歌大兴于世, 人人都可表达自我, 人人都以诗词为美。可我还是怀念当初邺城的日子……】

    李俶喃喃:“曹植?是写感鄄赋的陈思王吗?”

    李倓:“前面还有诸葛亮和周公瑾,这些人是真实的……就是史书里记载那些人吗?”

    弹幕并非实时,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弹幕来自哪条平行世界线,就连安然自己也不知道。很久后的某天她突然兴起倒回去看, 才发现曹植留下的弹幕,听语气,应该是曹丕称帝之后。

    ——这也是她唯一能找到的,关于曹植的痕迹。

    因为后来她通过系统想要找到曹植的消息, 在曹丕称帝后,她尝试过朝曹植可能所在的时间节点和地点投放天幕, 曹植或许看到了, 却没有选择回应安然——或许时间过去很久, 曹植仍在怀念当初的美好,只是这份怀念,再也找不到人诉说,他也不想和安然说,只能写在视频里,希望有一天能被在意之人发现。

    说回大唐,起初天幕给人们带来的是欢乐,讲到安史之乱这一幕时,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这些对未来的“预言”,显然有些震惊到他们了。

    尤其是,于当下不谈李林甫、杨国忠两大势力,不谈玄宗与贵妃,不谈东宫太子李亨,反倒去谈广平王与建宁王这俩小辈,实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安史之乱,一段令人想起来就沉痛的历史。王朝倾覆一夜间,百姓流离失所,九州大地硝烟四起。】

    【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随后,洛阳与长安双双失陷,玄宗不得已弃城南下,六军将士于马嵬坡发动政变,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②

    这一下,花萼楼大厅内数百来人脸色突变。

    有人想要阻止天幕继续胡言乱语,却发现这天幕根本没有实体,阻止更无从说起。那声音就在花萼楼里来来回回,四处飘荡——“政变”“失陷”等骇人听闻的词汇,仿若根根细针,扎得让人忧心。

    贵妃与玄宗立于栏边,她轻轻搂住玄宗的手臂,安慰对方先别激动,且听这天幕还能说出些什么来。

    【至此,李俶与李倓两兄弟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乱世之中,小一辈们肩负重任,誓要收复长安。李俶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倓多次统军作战,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

    【本应该是英勇无畏、默契非常、为人榜样的一对兄弟,却在这样赤胆忠心的状态下,被奸人所害——李辅国与张良娣诬陷李倓欲害广平王李俶,让李亨听信偏心,最后赐死了李倓。】③

    李倓手中的酒杯一瞬间跌落。

    李俶皱紧眉头,按住李倓的手,替他捡起酒杯。随后,再望向不远处太子李亨的座位,今晚太子携张良娣正好也来了中秋晚宴。张良娣怀中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张良娣轻轻晃着怀抱,哄着孩子,假装没听到天幕在说什么。

    太子李亨却将目光看向李俶,两人眼神相撞片刻,李俶缓缓挪开头,继续看着天幕。

    【李氏兄弟的悲剧和时代背景脱不离关系,惋惜盛唐落寞的同时,我更珍视这样纯粹的情感,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相伴长大的手足、朋友、战友,他们有一样的理想,却从来不争不抢。】

    【他们不像先前的那些兄弟,彼此猜忌怀疑——李倓一心为国,尽力辅佐李俶,而李俶对李倓也足够信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在乱世中,他们一同经历过盛唐,所以更加坚定的家国情怀。】

    【若是他们还能活着,也许再现“周武王与周公”也不是难事。可惜……可惜在那样的乱世下,人人自危,耳根子软就容易偏信谣言,加上交流不方便,信息闭塞,李俶在外就算想救也来不及。】

    李倓心情复杂,倒也没说真的相信天幕的话,但他可以假设,假设自己真在未来因为奸人所害,他完全能明白李俶的心情——因为换做是他,他也会是一样的痛心。

    他和他这位大哥李俶,年岁相仿,性子虽不太相同,但他们默契得就像一人一样,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在想什么。

    【呼,好啦,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兄弟情的各项指数吧。】

    【血缘值:五颗星!】

    【亲近值:五颗星!一同长大的情谊真是无法比拟,更何况他们之间彼此信任,危难中彼此扶持,让人深受感动。】

    【黑化值:一颗星。无法猜测李俶没能阻止李倓被害死,他是什么心情,悔恨亦有,难过亦有。难以挽救的亲人,在此之后,世间又少一人陪伴,他还是会有恨的吧……】

    【作品相关值:零颗星。虽说大唐是盛行诗词歌赋的,无论酒馆驿站都有诗牌,往来宾客可随意提笔作诗,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名作呢!但这两兄弟几乎没有作品流传后世,可能本身就不擅长吧。】

    一旁本拥着美人入怀,喝酒嬉闹的杨国忠坐不住了,滚到高台之下,大声哭冤:“陛下!陛下圣明,此物乃不祥之兆啊!”

    唐玄宗本就想问问大家的意思,见杨国忠凑上来,便问:“国舅如何看?方才朕好像在天幕里听到了你的名字。”

    “陛下,先不论这天幕是否为天神显灵。”杨国忠有些阴险地沉声,“若此物是小人作祟呢?有人嫉妒大唐风采,开明之景,搞出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恐吓世人,说即将有战乱降临——明明大唐上下一片繁荣景象,战乱从何而起啊!”

    贵妃在一旁附和:“国舅说的不无道理。原先臣妾以为此物或为天神预示未来,可细细一想,天神为何单说国舅?国舅这些年对大唐并无二心,臣妾对陛下更是不必说。再论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也有多年,从前不起兵,现在不起兵,为何偏偏要在三年后起兵呢?”

    杨国忠立马接话:“臣对大唐忠心耿耿,与那安禄山从没有什么密切来往,天幕说他将要以讨伐臣的名义起兵,这不胡说吗!若安禄山有狼子野心,那也是与李相可脱不了关系!李相主张藩将,陛下您是知道的啊,安禄山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而且今夜李相并未赴宴,说是生病,这就很奇怪了啊。”

    唐玄宗皱了皱眉,心里犯难。

    要说杨国忠的言辞,确实有些急于为自己开脱,但并不无道理。他喜爱贵妃,爱屋及乌,贵妃家里人也是偏爱的,尤其杨国忠很会说话,素来就讨他喜欢。更何况,杨国忠的确没做什么对大唐不好的事。

    加上贵妃吹了吹耳旁风,玄宗就觉得,这李林甫的确有点问题。为何偏偏他称病的中秋夜宴上,出现了天幕这奇怪的东西?

    他想了想,决定明日在大明宫早朝时,让李林甫来解释一二。并召安禄山来长安,既然天幕这么说,那就让他们这几个人自辩清白吧。

    另外玄宗又派大理寺卿将花萼楼封锁彻查,如果是有人背后施幻术捣鬼,总能查到蛛丝马迹。

    大理寺卿就在宴会上,正喝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