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年少: 25-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承平年少》 25-40(第1/22页)

    25.  二十五   药酒

    太子一回来, 整个东宫的气象都两样了,底下伺候的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几乎可谓是川流不息, 虽然无人吵闹喧哗, 但大伙儿脸上都有一种喜滋滋的神情。

    而太子妃所住的昭俭宫里,一派祥和之余, 又更静上两分。

    除了一块儿从凤仪宫回来的太子妃及两位太子嫔外, 不够格去给皇后问安的善善和柳芽儿也都来了。

    太子知晓太子妃的用意:两名太子嫔头一回在他跟前露脸儿,昭仪和奉仪也是许久未得宣召,趁此熟悉熟悉,免得往后生疏了。

    不过眼下他还真没有多少闲心和她们叙家常。

    一盏茶没用到一半,太子便含蓄地将人都打发了,几位姬妾都识趣:太子回来第一晚,自该和太子妃有许多话说, 纷纷行礼退下了。

    太子妃虽然贤德,此时也不免暗暗高兴——毕竟是年轻媳妇, 焉有当真心甘情愿将丈夫往妾室那里推的?

    她斟酌了下,柔声向太子说:“妾身父亲早年随圣人征战,也有许多旧伤, 家中常备着几种药酒, 妾身依样画葫芦泡制了些, 不论是内服还是推揉,都很有益处, 殿下可要试试?”

    “你有心了。”太子点点头, 却没应下:“这小半年我不在,东宫的事儿都要你操持,实在辛苦你了。”

    太子妃听得动容:“能为殿下分忧, 是妾身分内之事。妾身只怕自己资历浅,许多事办得不周到。”

    太子立刻明白,想必贤妃摆出一副庶婆婆的派头,明里暗里给了她不少气受。

    宫里拜高踩低的风气重,无须贤妃亲自授意,底下人早已争先恐后地替她把事儿做了。

    难怪翠虚把一个小弟子折腾死了,家里人击登天鼓鸣冤,闹得皇帝心里不痛快,贤妃会认为是他的反击。

    难道是他逼着翠虚对那小童下手不成?

    太子只是意识到,当初因为姑母内宠闹市纵马、踩死幼子而震怒的父皇,已经不在了。

    无论如何,翠虚必须死。

    太子那双天生多情的眼睛里闪过一瞬狠厉,开口时的声调倒依旧温和:“你不必过于担心,凡事按着规矩来便是了。”言下之意,只要不失礼数,无须对谁低声下气。

    太子妃有他这句话,只觉前些时日受的委屈都算不得什么了,不过真依言照做时,还是要捏着分寸。

    又看了眼时辰,说:“殿下腿伤了,洗浴不便,我服侍着殿下吧。”

    太子却道:“你先歇下吧,我还有奏疏要写,若晚了就不过来扰你。”飞白带回来的消息,他还要琢磨着报给皇帝多少。

    太子妃有点失落,但究竟做不出娇痴挽留的情态,只得起身蹲礼,目送他往前院去。

    月未满,灯如豆。屋外虫鸣声此起彼伏,但因为同时有茉莉香气传来,并不令人烦躁。

    从皇后跟前回来,宝珠洗漱过,躺在床上,思索着是否要向小白美人当面道谢。

    依贤妃的意思,宝珠既然在宫外头病了,自然就在宫外养着,回不回来的,等好了再说。

    真如此,她就回不来了。多亏小白美人送消息给凤仪宫,宝珠才捡了一条命。

    宝珠知道,小白美人是为了还上次替她写家书的情,可这二者,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偏生刚刚过了内讲堂授课的日子,下次见面,兴许还要等近一个月。

    翠虚的事儿她也听杏儿说了。皇帝因为他炼丹有功,并不愿意从重发落,且那小弟子既然拜了师门,生死都与家人无关了,他父母二人这般不依不饶,简直毫无道理。

    然而这小童是翠虚从南边带进宫的,江南一带,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本就时常蠢蠢欲动,此事若处置得不好,被有心人利用了,激起民''愤,那就糟糕了。

    总之,宫里不太平,她们的一言一行,要比从前更加倍小心才是。

    次日早朝,太子回归。

    文武大臣们望着前方头戴翼善冠、身着大红金织蟠龙公服、玉带皂靴的青年,端的是轩然霞举、俊朗飘逸。

    可惜,一些人的余光又落到太子的靴底上:连御医都不敢说,太子的腿伤何时能复原如初。

    如今太子年轻,不疾行时还看不出什么,迤然而至也只显尊贵从容,不觉迟缓怠懒。但有春秋的老大人们都有经验,倘或真落了病根儿,越到后头,越忍受不了,那时候,一个跛行的储君,甚至一个跛行的君主,还有多少风度威严?

    没人敢打包票,但有人已经悄然将目光转向了四皇子——未雨绸缪,左右逢源是最好不过的。

    臣子们心中的小算盘,太子暂且不知道。待皇帝在龙椅上坐了,便上前奏事。

    太子要说的,昨日便私下同皇帝说过了,如今不过是为了让百官都听听,都直抒己见。

    原来贤妃堂兄、小白美人之父白燚在蜀中监守水利建造时,偶然得知当地百姓曾在此流域淘金,溯源而上,竟意外发现一处金矿,连忙上书朝廷。太子因向皇帝进谏,开采所得,半数充入国库,半数则用于开山修路。

    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巴蜀一带历来难攻难治,如能自国朝始,与中原互通往来,不啻为千秋之功业,万世之德泽。

    此言既出,大臣们交口称赞的多,出谋划策的少,主动请缨的更是一个也无。

    白燚算是长留蜀地了,可开山修路,全不是他所擅。

    太子倒是早有预料,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非回禀过皇帝,不算擅专。能工巧匠,还得从当地慢慢寻访。

    而皇帝则因为白家人立了大功,赏赐了贤妃许多珍宝,安抚她近来不安的情绪。

    五月下旬,在师弟翠微的诱哄下,翠虚陆续将一应丹药秘方写了出来,未几便被皇帝降罪,于城门外斩首示众。

    “便宜他了。”太子把玩着手里的黄玉簪儿,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像是随口一说。

    宝珠得知消息,倒也不觉得多么快心:对着翠虚时固然觉得十分嫌恶,但一只伥鬼没了,总还会有下一只。

    她隐隐觉得,这事儿还没完。

    到了六月,内讲堂开课,宝珠进了猗兰所,才知道小白美人病了,皇帝特许,这个月的课不必来听。

    因为小白美人一贯与阮才人交好,宝珠便向阮才人问候几句。

    阮才人嗤笑一声:“我可不替你谢她——她如今后悔透了,贤妃把她当仇人似的。真没道理。你若是皇子公主,也还罢了,一个宫人,值得费这么大劲儿对付?”

    话说得虽不客气,但宝珠知道没有真正的恶意,仍旧带着笑,说:“才人既然这样说了,我眼下便不再给小白美人添麻烦,将来美人若有用得上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阮才人没再摇她那檀木扇,斜眼将宝珠从头到脚瞧了一通,道:“你也着实怪招人厌的。”

    宝珠一愣,有点意外,但并不打算辩驳。

    阮才人这话不像玩笑,她也犯不着同自己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