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年少: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承平年少》 40-60(第1/27页)

    41.  四十一   槃鼓舞

    皇后见着眼镜, 倒也无波无澜,吩咐宝珠把它收起来。

    宝珠应着,退出屋子, 便对闲站着的胭儿招招手:“你到娘娘那里, 替我一会儿,机灵些就是, 有什么不懂, 看你师父的眼色。”她是柳叶儿教出来的,行事再没有什么不放心之处。

    胭儿也不多问,乖乖点头进去了。宝珠便捧着眼镜盒子,交到小库房,记了册、贴了签,安放在檀木架子最上面一格。

    随后便返回听差房,等太子走了, 她这里就知道了。

    秋月正在里头清点药草,见她进来, 问:“今儿娘娘要出门吗?”

    “贤妃守着便守着吧。”皇后道,“你独自视朝,更要加倍谨慎, 别再忤逆了你父皇。”

    “臣记着了。”太子有点心不在焉, 宝珠一见他来就走开, 不知是纯粹气没消,还是被母后知晓了责备过。

    他真不该说那种混账话。眼下连个赔罪的机会都没有。

    太子压下那点情愁, 说起了正题:“离中秋也没有几日了, 父皇不宜出门,就在宫里头办一办。母后觉得何处好?”

    皇后暂且没有他这样的闲心:父子俩眼下看似是平和下来了,皇帝甚至还赐了眼镜来安抚她, 可越是这样,皇后心里才越不踏实。

    她知道皇帝是什么性子,太子更是十二分地随了他。只怕谁的心里,这口气都难消。

    明面上,是父子俩不巧看中了同一个女人,更深远的缘故,还是因为太子长大了,皇帝却老了。做父亲的,希望做儿子的能够担起自己交给他的重担,却不容许做儿子的有分毫动作,意图从他肩上抢过重担去挑。

    太子有这样的意图吗?皇后想起昨日在宣政殿乍见时,太子的那副模样,以及那套圆融的说辞。

    挑起这场风波的若是旁人,早被她除之以绝后患,偏偏是宝珠。

    养了这么多年,便是猫儿狗儿,也有两分不落忍了。

    再者,杀了她皇帝也未必消气,可太子只怕安抚不下来。

    皇后微皱着眉,一时只道:“不拘哪里,平平安安地度过就好了。”

    太子从没想过她会说这样近乎软弱的话,惊异之下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安慰之语本可以脱口而出,然而在舌尖打了几个转后,终究咽了下去。

    这种感觉让他有些说不出的不舒服,片刻,他才拿捏着语调,说:“母后既这样说,臣便再请父皇的示下吧。”起身告退出来。

    中秋当日也是秋闱最后一日。李慎思“病”了这么些天,宫里的御医一天几趟地来,又在府里住过几晚,一条街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这天傍晚听说归义公过身了,一则叹天妒英才,二则叹皇恩浩荡。左邻右舍的大都在朝为官,多少算同僚一场,纷纷送上奠仪,亲自上门吊唁的却一个也无。

    独留下李慎行一人主持兄长的丧礼。他比李慎思豁达通透,团圆节下的,那些大人们说到底非亲非故,忌讳些也是常情。连自己的妻子都因为照顾生病的女儿,不能过来支应呢——幸亏这些往常守卫两府的军士还算有点人情味儿,都忙里忙外地替他张罗。

    太子没出手,怕对九公主有妨碍,到底稚子无辜。洪氏母女应当是一路奔波劳累,兼之有些水土不服,洪氏尚能支撑,小姑娘家却病了好几日。

    团圆佳节,几家欢喜,几家凄凉。

    太子拾阶而上,恰逢童御医为皇帝请脉出来。

    头发花白的老先生要躬身行礼,太子连忙搀住了他:“童大人,不必多礼。”又问:“父皇这会儿精神如何?”

    “皇爷现下精神好啊!就等着殿下请他去中秋宴呢。”童御医笑眯眯的,太子怎么问,他怎么答,并不能算欺瞒。

    太子点头笑笑:“大人家里的儿孙想必也正等着您开席。”

    童御医说是,又拱拱手:“老臣还没谢过殿下,替老臣讨的赏呢。”

    太子饶有兴味,问:“不知父皇赏了大人什么?大人可愿让某同喜?”

    童大人抬起头,看着这个比他还高出一大截的挺拔青年,目光深远:“皇爷准了老臣乞骸骨之求,中秋节后,老臣便告老还乡了。”

    太子脸上的笑容凝了一瞬,随即恢复过来,道:“大人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何来乞骸骨之说?御医院少了大人坐镇,不但小子心有不安,只怕父皇也难以高卧啊。”

    童御医连声道:“殿下言重,老朽惭愧,老朽惭愧。御医院里后生可畏,人才辈出,老臣怎好觍着脸倚老卖老?回去逗逗孙儿是正理,再不敢出来贻笑大方。”

    这话倒是肺腑之言。皇帝偏信术士丹药,早觉御医无用,尸位素餐。这回一病,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他老人家却犹不知悬崖勒马,单要贤妃一人侍疾,正是便于伺候他每日进丹。

    童御医心知再不辞官,怕是没命衣锦还乡了。

    太子见他去意已决,自己阻拦也是于事无补,有些意兴阑珊地拱拱手:“大人动身前,容某为大人置杯薄酒践行。”说着便往皇帝寝殿去了。

    童御医望着他的背影,那般敏捷矫健——御医当中资历深的,独他不曾亲自为太子断过腿伤,他不信太子革靴里的鞋垫一厚一薄,他也不信贤妃伺候皇帝进丹之事,太子一无所知。

    然而从今以后,自己不必再趟这浑水了。

    皇帝独自一人坐在棋案前,贤妃及四皇子都不在。

    太子唤了声“父皇”,上前行礼。皇帝径直叫了免,感慨道:“病榻上困久了,如今看什么都可喜。”因时辰不早,便说:“夜里回来,咱们手谈一局。”

    太子应了声“是”,见他面色略显潮红,心里便有个疑影儿,道:“翩鸿馆地势高,夜里寒凉,父皇可要披件斗篷?”

    皇帝无可无不可:“带着吧。”

    太子便让内监去取,自己扶着皇帝,待他端端正正地坐上肩舆,方才松手。

    皇帝笑了一声,道:“你也坐去。”两乘肩舆一前一后起驾,往翩鸿馆行去。

    这地方是皇帝选的,翩鸿馆上可以瞧见小横塘——有月无水,终究少了份意趣。只是太子没料到,贤妃和四皇子都不在,席间就只有帝后二人,以及他与太子妃。

    简直像是寻常百姓家一般。太子没藏着掖着,当着皇帝吩咐底下人,未能到场的妃嫔们瓜果月饼都要送到,九公主那儿再多吩咐一声,西瓜螃蟹别给她吃。

    皇后淡淡的,席开后起身向皇帝祝酒,愿他岁岁常健。

    杯子中盛的却是香糖水,皇帝不肯饮,太子笑劝道:“父皇莫嫌糖水味淡,臣愿为父皇鼓舞助兴。”

    他本就穿着曳撒,活动方便,命内侍们将槃鼓摆在开阔处,星罗棋布地颇有关窍,而后轻巧一跃,便立在了一面鼓上。

    太子这舞是脱胎于当年葛梭部献过的马上舞,不比宫中舞伎们的柔婉有致,他不过兴之所至、纵情而为,意在娱亲罢了。

    “咚”、“咚”、“咚”、时急时缓的鼓点雄浑激昂,红衣皂靴的身形翩然惊世。皇帝击节,皇后含笑,一舞终了,太子掠过捧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