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小皇子》 30-50(第28/52页)
去教学,每年的三月份城池考核,考过之后,每年九月再到国都考核。
通过九月考核的,便能去纪国各部“实习”。
这个考试不看出生,不看年纪,只有是纪国人都能参加考试。
也就是说,之前的官学选拔直接扩大范围,要从天下选拔良才。
而天下人的潜力有多大,这根本不用说。
杜上卿对其他都还好,但对郡县制跟考试制看了许久。
说白了,很多职位改革都还好,全都为了划分职责,好做事。
而这后面两点,确定的两件事,一个是分封不要想了,都郡县制直接向国君汇报,那分封名存实亡。
考试,或者说科举,更是大范围选拔人才,那些滥竽充数的世袭子弟,基本歇菜。
杜上卿叹口气。
不过他对此早有预料。
在签了和平盟约之后,其实诸国六国,包括周天子,全都没有再分封过土地,到现在也有四年多的时间。
而在签盟约之前,昌国国君在位二三十年,只有最初几年分封过几次,后面零零散散只给最有功劳的卿士,再往后十几年更是不提这件事。
祁国那边倒是有分封,给卿士们的权利越来越小。
卢国跟祁国差不多。
庆国倒是大方,为了打压同姓,给外姓分了很多封地,现在外姓反而来“造反”。
这些事无一说明,分封要结束了。
他这个上卿都得不到什么土地。
要说遗憾?那确实遗憾。
可杜上卿是个聪明人,知道顺势而为。
于是作为铁杆纪国卿士,立刻带着自己人前往宫室,向纪伯道喜。
“有此良策,纪国必然昌盛!”
纪国最大的官,杜上卿都同意了,下面但凡有反对的,这会也不好说话。
而且最能分到封地的公子凌跟公子钦也是闭嘴不言。
公子凌不说了,纪伯跟纪胜亏谁都不会亏他。
公子钦也看得很开,他心里只有种田,父亲为了种田而死,他因为种田被卢国扣了那么久。
现在能让他种田,以后能让他为父报仇,他都很高兴。
而且他是明白人,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权力集中在纪伯手中,更能保护好纪国。
纪伯见杜上卿上道,连喊三句好,扶着杜上卿起来道:“既如此,那纪国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的职位非你莫属啊!”???
户部跟礼部尚书,都让他一个人做?!
没办法,纪国人少啊,职务太多也麻烦,而且这些事原本就是他在做。
再说了,谁让杜上卿是头一个出来支持的,不给点好处,后面的人怎么会蜂拥而至。
纪国开年,迎来两件热闹事。
蜂拥而至自荐的官员们,以及欣喜的百姓们。
前者因为官职改革,官位迎来大洗牌,谁都想谋个职位。
后者知道科举的作用,好像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可能当官?
纪凌看着这一切,他自然知道集权统一并非只有好处。
但这样做,已经是最合理的过渡。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他倒是想一键进入社会主义。
但客观条件根本达不到,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生产力,全都差得远。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未来混战中保护好纪国,保护好百姓,努力提高生产力,为未来的大战蓄力。
纪国的官职改变倒是引起一些风波,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听话。
但这些事根本不用纪凌管,他父亲纪伯也不是吃素的。
几番折腾下来,从城改为郡的各处郡守皆已任命。
按他父亲的话说,不折腾几圈,都不知道谁才是忠心的。
郡守,县令,司马,司军等人,皆是派到下面任职,以后这些官员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考好了还能升官。
考不好直接免职。
一条条下来。
所有上任的官员心里都打着鼓,必须要做好工作啊,不做好连官都没得做!
没看那些靠着关系上来的世袭贵族子弟,已经被边缘化吗?
看着给的职位好听,根本不管事啊。
而且官学那么多学子对他们的位置虎视眈眈,不努力根本不行!
什么?
打压他们?
国君说了!自己任地里的官学也算政绩之一,谁的任地考出来的学生多,谁的年末考核就会好看一点。
几套环环相扣的连招下来,所有郡守县令认清一个事实。
好好做事!才能升官!
不要搞那些歪门邪道的!
不出三月,纪国各地官员已经上任。
这个消息传到诸侯各国,大家的反应并不一样。
只有昌国国君感受到深深的惧怕。
如果说之前的肥皂厂,白纸厂只是小打小闹。
这样约等于废除分封制的行为,才动摇根本。
庆国的事,可不止纪国知道,其他国家都得到风声,知道他们因为分封的事闹得一团乱麻。
这样甚至能解释,为什么当初想交好纪国的时候,没有嫁国君女儿,而要嫁卿士女儿。
昌国国君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官员为了升职,肯定会努力建设下面郡县,努力开耕土地。
纪国的发展,肯定会直接提速。
昌国国君,头一次真正感受到危机感。
甚至连一直在自家闹事的郑伯都不再找郑锡麻烦。
在纪国紧锣密鼓改变中,庆国那边传来最终消息。
庆国国君被杀,五个异姓卿士占领国都,正在商量怎么分庆国土地。
以后的庆国,估计会成为五个国家。
他们甚至送信到周王室,让周天子给他们加封诸侯封号。
这是要名正言顺建国?!
作者有话说:
? 第 44 章
五家分庆, 传到其他诸侯国耳中先是震惊,后面的一连串消息也让人反应不过来。
庆国国君睡梦中被叫醒,说是五家联合围城, 眼看马上守不住, 五家还说要杀了您!
纪凌外祖缪成志赶来的时候, 庆伯已经收拾好细软准备离开。
缪成志劝:“您要走了,庆国便拱手让人,那五家不敢拿您怎么样的。”
虽说那五家胆大妄为,但真要杀国君,暂时没那个胆子。
反而是庆伯一走, 他们直接瓜分庆国,这才是真的。
所谓的杀了庆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