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好生活: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六零年代好好生活》 200-220(第16/42页)

是,我惦记着以后会在北城卖,早都卖光了,这点我都不带回来。山货、咸鸭蛋路上全卖光了。这钱,麻烦你给玉琳打过去, 我要卖货去了!”

    “麻烦你了。玉琳小景他们都好吧。”王东林接了钱,数一数,放在提包里。

    “挺好的,小景跟着他爷爷到处跑。调皮捣蛋的, 前几天被马蜂蜇了, 眼睛肿了个大包, 哭哭滴滴玉琳抱了两天, 我走的时候, 又活蹦乱跳了。”

    “回见, 回见啊!”李老大说着上了车。

    “回头见!”

    目送李老大走了, 王东林开车把玉琳带的大包小包东西拉到专卖店,跟范亚娟说小景跟他爷爷都好。

    玉琳和严斐工作忙,小景都跟着爷爷玩。

    “明年过年就3年了,玉琳能回来了吧!”范亚娟和徐慧小声嘀咕。

    “这家伙没良心,走了就没信了。服装店小吃店醋厂说不管就不管,全扔给她爸。”

    “还不是严刚躲懒,不过,要是你见了小景,也舍不得回来,我都想去陪他。玉琳做饭又好吃。

    一个不好的就是住的地方太小了,一间房黑洞洞的二十几平米,要做饭还要住人,幸亏严斐的办公室有床。”

    范亚娟听得心动不已,电话是电话,见不着人,巴掌都没处落。

    “我听说,杨金龙有些不着四六。”范亚娟小声说。

    “真的吗?”

    徐慧正要问清楚,来了客人,老远就亲热的叫着徐慧的名字。

    ——

    广省来给沙发厂送布料的两个大货车司机,把玉琳收的七千斤粉条,一斤1块钱全部收走了。

    这消息,在长谷县传的沸沸扬扬,也一下传到村里进了各家各户的耳朵。

    粉条这么值钱!

    明年我也要多做点粉条。

    玉琳把小景和爷爷堵在家里,给他们两个人发工资,给严刚给了500元的花销。

    玉琳给小景一叠钱,说:“小景,你帮忙算账,每天5毛,算你100天,给你50元工资,这钱是你的私房钱,你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谢谢妈妈!”小景笑眯眯的接了钱,一边数一边谄媚的说:“妈妈,明天我还给你帮忙。”

    “明天我休息。我们家今年的生意就做到今天,要给别人留点财路。”

    腊月的年集,提着秤拿着化肥袋来长谷收山货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小景和爷爷上街,看到给他卖过粉条的婆婆把粉条卖给了一个陌生的叔叔,两个人都笑呵呵的。

    “李婆婆,你家还有粉条吗?”

    “呀,是小景啊,你妈妈不收粉条,我就卖给外地人了,一斤也是6毛钱。”

    严刚看孙子脸飞快的转过来,一脸的不高兴。

    李大姐笑的有些尴尬。

    “大姐,小孩子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你知道的玉琳只要你们粉条卖得好,不管卖给谁,她都替你们高兴。”

    严刚见她还是不好意思,搓着手像个犯错的孩子,不得不解释。

    “李大姐,给你透着底,玉琳的货还没卖出去,也没有本钱再收。你给邻居们带个话,6毛钱能卖都卖了。”

    “是这样的吗?那我得赶紧回去了,我家还有几百斤粉条呢!”

    李大姐宛若脱兔,飞奔着走了。

    严刚把闷闷不乐的小景抱回家,把事前前后后给玉琳说了一遍,留他们母子俩在家。

    “小景觉着李婆婆没把粉条给妈妈留着,所以很生气,是不是?”

    “嗯。她明明要把粉条卖给妈妈的。”小景抱着妈妈的脖子,见妈妈没有揍自己,大着胆子说:“妈妈收粉条,她们才有钱。”

    玉琳抱着儿子想了半天,笑着说:“小景,妈妈收粉条是为了帮爸爸。

    所以,如果有外地的叔叔来收粉条,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妈妈的意思是不管李婆婆还是陌生的叔叔,他们都在帮妈妈。

    这样的话,妈妈就有时间陪小景逛街,陪小景钓鱼,给小景和爷爷做饭。”

    “那他们都是好人,是和我们一国的?”小景眼见的高兴起来。

    “对。他们是和我们一国的。”

    “妈妈,李婆婆好像不好意思,可我没说她也没骂她哦。”爷爷还骗她。

    “那是因为李婆婆喜欢你,才在乎你的态度。下次逢集,见了李婆婆好好打个招呼,她就高兴了。”

    玉琳见小景还有话要说,静静地等着。

    “爷爷骗她,说你的粉条没卖完。”小景贴着玉琳的耳朵,小声嘀咕。

    玉琳眼睛一亮,也贴着小景的耳朵学他,问:“小景知道妈妈的粉条卖完了?”

    “嗯。我不告诉别人。”

    玉琳心里涌出无尽的喜悦,这小子,好聪明,他怎么知道家里都没人和他说。

    玉琳拍拍儿子的小肩膀,小景今年个子窜高,吃一碗多饭还是瘦,面相上越来越像爸爸。

    “小景,瞌睡了吗?”

    “没有。”小景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想起,妈妈的怀抱香香的。

    难得小景在她怀里睡午觉,玉琳就这样抱着坐着,看着他睡。

    腊月十五,街上的红薯粉条卖到了8毛一斤,杨老太太回来还说村里的粉条有人上门去收,也要7毛钱一斤。

    “玉琳,这外地人一来,明年的粉条你怕收不了多少了。听丽丽说还有人上门收药材,鬼鬼祟祟的,他们供销社派人了拦都拦不住。”

    “大娘,国家早就允许私人做生意了,你看着,明年来订沙发的客商会更多。我听说有一个体户在东街开了间沙发作坊?”

    杨老太太摆摆手,叹口气担忧的说:“你的消息过时了,已经开了好几家,几个村也有人订做沙发。

    听说林县请了我们的大师傅去开了两家家具厂,一家专做沙发,一家专门做床垫。

    弹簧订的我们的,东西一样,批发价比我们贵一倍还多。听他们说,我们的沙发年后也要涨价。”

    玉琳觉得可以了,花了两天时间把去年到今年沙发厂的变化写了一篇时事报道,投给兰娟的报社,相比产值等硬性数据及盈利用途,最吸引眼球的是她拍的从无到有的对比相片。

    玉琳也顺带写了正在建设中的公路和长途运输队。

    严斐这一年的精力基本都用在乡镇公路的建设和县管长途运输队的建立中。

    因为有了沙发厂的收入,严斐今年开年就开始修县上到13个乡的公路,再扩展到85个自然村的乡村公路。

    县上集中采购水泥,沙石因地制宜,人工都是请的村里人,一天7毛钱的工钱,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工,骡马牛都算工资,三轮车免费加油,一辆车一天按照运输量给工资。

    长途运输队主要由12个县车队班车师傅组成,再配备经过考试录用的两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