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30-240(第12/13页)
安居乐业,此实乃江东之大幸。如此贤才,若能继续留任一年,必能使江东更上层楼,就让他继续在此任上再待一年吧。
宴眘已然拿定了主意,再看潘宣抚使,心中不禁生出爱才之心。这潘邓如今尚不足而立之年,若能多加历练,日后又将成长为怎样的济世能臣?陈文昭果真收得一位好徒弟,也不知他是从何处觅得此等佳材!
如此说来,也难怪陈文昭对其爱徒如此看重,以潘邓的才干,若多加磨砺,日后未必不能成就宰相之位,叫他享享一门两宰相的荣光。
只是有一点,太子似乎对潘邓颇有微词。
依宴眘看来,太子未免过于谨慎了。普天之下,士大夫皆为天子家臣,更何况潘邓连父族都无,仅有一个当朝太师做老师。而陈太师素来中正不阿,如今看来,师徒二人皆是一心为国的忠臣良臣。
然而,太子的想法也并非全无道理。太子向来性情谨慎,与其父大相径庭,这本是好事。只是但愿他莫要再掀起党争的风浪才好。想当年,神宗皇帝在位之时,力挺新党,打压旧党;哲宗继位后,又转而支持旧党,排挤新党;后来皇帝即位,再次启用新党,刻元佑党碑,压迫旧党;如今太子又有宠信一党的迹象……
唉,他这把老骨头,不知还能否撑到新皇即位之时。思来想去,也终究是徒劳。宴眘摇了摇头,宦海沉浮几十载,大起大落,他已经不想去想这些事了,时局多艰,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不愧于心就好。
*
宴大人在苏州府讲学十日,看了苏州学子,心中欣慰。念及潘邓之才,亦有意为其宣扬美名,遂登临寒山寺,作文一篇,题为《寒山寺游记》。
潘邓见了,大喜过望,登刊!这就是下月《江南风尚》的开篇佳文!必须广为流传!
宴眘来到苏州府,公事之余,尚还有一桩私事待办,那就是要配一副眼镜。
如今的定制镜片已初露端倪,磨镜片之业蓬勃兴起,只是天下眼镜看苏州,他们东京城匠人的制作工艺无论如何,也不如苏州府的精妙绝伦。
宴眘早就想配眼镜一个,也请匠人来自己府中测验,可终究没有适配的。
他就只知自己所戴眼镜和别的年轻人所戴不同,可戴了同僚的眼镜,却不甚好用,于是待在苏州府这磨镜片兴起之地定制一副。
明府尹听说此事,哪里劳烦观察使大人自己去城中配镜?叫了测视力,磨镜片的医者和匠人来到府中,悬挂山字图给宴大人测了度数,叫匠人加紧制作,没过几日就磨好了。
宴眘打开皮包,取出那副眼镜,小心翼翼地戴上鼻梁。刹那间,眼前的世界变得一片清晰,他不禁赞叹道:“这苏州府的眼镜,果然名不虚传!”
那工匠听了大官人赞赏,脸上露笑来,拱手说道:“大人过奖了,小人自四年前起便潜心钻研磨镜之技,日夜不敢懈怠,只为能为客官磨出分毫不差的镜片!”
宴眘摘下眼镜,反复端详,眼中赞许,“这磨镜虽是小技,却关乎读书人之大用。若能将此技艺普及四方,定能造福天下学子。”
工匠听罢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一边眼镜行的掌柜把他挤到一边去,自己凑上前来,拿出布包来,“大官人既是东京人士,想来不常到苏州府来,小人特意备下两副眼镜,供官人日后替代之用。”
宴眘点头笑纳,这苏州府果然是个宝地,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甚多,如今又配到了相合的眼镜,此行不虚也!
一番考察下来,宾主尽欢,三人满意而归,踏上了回东京的路途。
*
汴京城皇宫之内。
赵佶看着宴观察使带回来的最新一期的《江南风尚》,非常满意,以往他要看此刊,还得等个几天,如今观察使乘着快船回归,他也能早几日看了。
宴大人还是以往的一副严肃样子,向上复命道:“臣奉命南巡,遍历州郡,所至之处,皆察吏治之得失。今至江南苏州之地,得遇贤能长官,实乃治世之良臣也!”
此话一出,朝臣皆看向三人,黄潜善偷偷看站在皇帝跟前的太子殿下的脸色,见其果然微皱眉头。
宴眘接着说道:“……潘宣抚使心怀百姓,复兴江南,兴利除弊,不遗余力。臣到苏州府之时,潘宣抚使正号召苏州府有识之士多建学校,广设文会,延聘名师,培育栋梁。如此莘莘学子,得以入学受教,苏州文风日盛,士气昂扬,众学子受此恩惠,更加感念皇恩浩荡。”
赵佶满意得点了点头,对宴观察使说道:“潘卿家从不叫朕失望,他所在之处,朕便能放下心来了。”
宴眘显然对潘邓此人也多加赞赏,又接着说道:“……潘宣抚使不光育才有道,于稼桑之事,也颇有精研。他劝农耕桑,教民种作,研制化肥,以助稼穑,使五谷丰登,百姓富足。臣观江南在其治理之下百业俱兴,民生日隆,百姓安居乐业,皆颂长官之德。臣以为,此人乃治世之臣,堪为天下楷模,江南发展日新月异,皆赖其贤能治理,臣特奏闻,望圣上嘉奖。”
三位南巡的官员说起在苏州府所见所闻,朝廷之上其乐融融,皇帝手里拿着刊物也时不时大笑出声。
各路人都赞赏江南,太子却看不过眼。他本就看不惯童贯、杨戬之类的奸臣,可却不想这种会逢迎拍马之人却能屡屡升官。那童贯还被父王封了王,叫一个宦官做大宋王朝的异姓王,何其荒唐!
但当时也是为了收复燕云论功行赏,去了北面的人,多数都受了赏赐,童贯居功至伟,他堂堂太子,就算看不惯也说不得什么,只能恨这些大奸之人手段高超,又惯会争权夺势。
现如今的潘邓也一样,此人不过就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流氓出身,如今却被封了国公,又变成了镇守江东的宣抚大臣,掌管军政大事。叫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镇守江南,时日一久,那还了得?
这宴眘还以刚直闻名,不过也就是个收受了贿赂,回京之后替那姓潘的说话的贪婪之徒罢了。
赵桓冷哼一声,说道:“谁许他在江南建书院,办文会?擅建书院,私办文会,此等行径,未闻上命,实属越权!此岂非欲广植私党,笼络士人,欲蓄势以待,图谋日后结党营私乎?此风断不可长,望圣上明察秋毫,严加究治!”
此话一出,闹哄哄的朝堂顿时鸦雀无声,宴眘刚刚还在侃侃而谈,如今听太子发难,也不发一言。结党营私之罪过,他再不想背上了,不是害怕了朝廷争斗,而是他曾经宦海沉浮几十载,真的累了。
陈文昭本来听着三人从江南回来,张口闭口夸赞自家学生,正揣着两手,老神在在,如听仙乐耳暂明呢,却没想突然听到一阵刺耳杂音,掀开眼皮看向始作俑者。
太子一副正直不阿的气派,正等皇帝决断。
陈文昭冷哼一声,之前朱勔,庞盛昌之流在江南兴风作浪,借着皇命以公谋私,无恶不作,败坏朝廷的名声,欺压百姓,当时人称为江南小朝廷,如此嚣张也没见他说上两句。
如今潘邓平定暴乱,诛杀反贼,在荒败之地安抚百姓,劝农耕桑,给你老爹那劳什子花石纲擦屁股,收拾烂摊子,倒有人来说忠臣良将欲意结党营私了,好大顶帽子!
如今潘宣抚使只不过是手里的权利大些,但是这也是因为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